2005年7月,在原中国歌舞团和东方歌舞团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新的国家歌舞团——中国东方歌舞团组建成立,当时这一重大举措引起了国内外文艺界的普遍关注。面对外界关于这支全新的歌舞国家队的种种猜测和疑问,好的作品就是最好的回答,合并后的中国东方歌舞团集中全部创作演出精英和全团的财力物力,于2005年9月23日至29日在北展剧场,推出了开山之作——大型晚会《再见吧,亲爱的》,这部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创作的歌舞晚会,以其独创的国际情景歌舞大片概念,全方位展示了国家歌舞团的整体实力及全新的艺术风格。
巧合的是,一年之后,2006年9月28、29日,同样在北展剧场,享有“民族歌舞梦之队”美誉的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了娱乐性极强的超大型民族风情歌舞晚会《夏、秋、冬、春》。据悉,这是中国歌剧舞剧院历时一年创作舞艺吧烈焰,面向市场的演出品牌《朝花夕拾》的第一部力作,那些传唱已久的当代经典歌曲,充满风情的民族舞蹈,被融入了青春与时尚的韵律,形成了一股吹向世界的清新的民族风。特殊的时间,特定的艺术风格,一个世界风,一个民族情,虽然两支旗鼓相当风格各异的国家队之间未见杀伐,但是由于题材和档期上的PK,中国的演出市场上却是硝烟已起。
8月21日,中国歌剧舞剧院领导班子无一缺席,《夏、秋、冬、春》的全体主创与演出市场推广单位悉数到场,就内容已经相对确定的第一幕,举行了第一次公开连排。
四季的时间变换成为这台晚会的主线,而这台演出的切入点颇为出人意料,第一幕既不是从头开始的春季,也没有采用倒叙的手法从冬季开始,而是选择了火热的夏季。
夏天是红色的,《夏、秋、冬、春》的序曲部分极具新意,人类创作的电声音乐与从自然界采集到的蛙叫虫鸣等各种元素,混合成的一种奇妙泛音,配合着舞台灯光与背景的变换,逐一地营造出四季的色彩和情绪的交响,牵引着观众的思绪开始飞翔。就在音乐和灯光渐渐隐去之时,两束冷火焰自高处两侧飞入舞台,瞬间就燃起了青春之火,热烈奔放的舞蹈《锦绣飞旋》就这样开始了。
《锦绣飞旋》是一段绚烂的彩带舞,充满阳光气质的男孩女孩,伴着节奏奔放的音乐尽情起舞,霎那间,一股动人心魄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演出的第一个高潮也来临了。
就像中国的山水画需要留白才能产生韵味一样,第二个节目民族歌舞《少女》,恰当地在情绪上往下一顿,一群美丽的少女从沙漠中的海市蜃楼中婀娜地走出,那随风舞动的纱巾在歌声中变成了跳跃的火苗,像少女心中的爱一样燃烧,在这一段的抒情中,被鼓动起的观众的情绪也稍稍得到平息。
但是少女的舞步尚未退去,在沙漠的海市蜃楼中,已走来一群穿红马靴、肌肉鼓胀的铁血汉子,那是追求爱情与自由的刀郎(刀郎新闻,刀郎音乐,刀郎说吧),骨子里都透着阳刚与强悍,此时此刻深情地吟唱着《阿瓦日古丽》,他们的铁汉柔情好像连沙漠都要被引燃。
快节奏的《 放轻松 》一曲,将前面两首作品对爱情的心中倾诉,转换为为爱情奔跑的犀牛,被舞台禁锢住的激情需要更加酣畅淋漓的释放。
远古的天空有十个太阳,奔跑的后羿射下九个,九个太阳落到人间,变成9个直径三米的大鼓铺满舞台。赤裸着上身,下面穿粗线条的不规则长裤的远古人群,用狂热的身体敲击着九面大鼓,在他们的环绕下,象征着从蛮荒走来的充满智慧的一男一女两个鼓手,用近乎疯狂的状态,击打出生命的最强音,一霎那间电闪雷鸣夏雨(夏雨博客,夏雨新闻,夏雨说吧)倾盆。昂扬的青春的烈焰,伴随着粗旷澎湃的鼓声喷薄而出,观众的情绪瞬间被引爆到顶点,欢呼声喝彩声响成一片。
虽然只是整台演出的四分之一,《夏、秋、冬、春》已经在观众的脑海海里留下深刻的记忆,整台演出更像一幅,由激情四溢的国画大师创作的泼墨山水。火红的夏天,金色的春天、银色的冬季、绿色的春天,这种季节的色谱特性,将被音乐和舞蹈的情绪渲染得更加浓烈。
著名歌舞编导于健,既是《夏、秋、冬、春》的总导演、舞台总监,又是本次连排的主持人,他现场介绍了这台演出的创作过程。
《朝花夕拾》是中国歌剧舞剧院面向国、内外演出市场,完全由观众的欣赏角度考虑,从商业演出角度打造的民族风情歌舞晚会全新系列品牌,该品牌名称取自文学巨匠鲁迅的同名杂文集《朝花夕拾》,意喻心绪飞扬的傍晚,俯身拾起的早晨刚刚落下小花,虽然没有盛开时的娇艳,却由于留在记忆里的深深印记,和对过去时光的品味,显得更加芬芳宜人,中国歌剧舞剧院重温那些在还不久远的过去曾极度流行歌曲,就是想对过去的美好生活进行艺术梳理,赋予其全新的青春与时尚的生命力。
作为中国歌剧舞剧院《朝花夕拾》系列演出的第一部力作,《夏、秋、冬、春》整台晚会由象征季节的四个板块构成,以代表春、夏、秋、冬的大型舞蹈为主线,结合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歌曲、民族器乐组合、原生态歌舞、西洋弦乐组合、现代舞蹈,体现出中国歌剧舞剧院独特的艺术品位与创作风格,也折射出中国歌剧舞剧院编创大型歌舞的综合实力。大量好听、耐听的歌被重新演绎,让人们在歌声中重温过去的时光,追溯美好的回忆。整台晚会通过色彩、情景演绎自然界的《夏、秋、冬、春》,给人的感觉是好听、好看,养眼、养耳,观后使人赏心悦目。这种模式突破了以往歌舞晚会的固有模式,要求每个声乐演员不但歌唱的好,而且要载歌载舞,歌与舞融为一体。
于健强调,这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第一次完全以好听、好看的娱乐要求创作的大型歌舞晚会,正是这种创作理念上的提升,引导他们在创作模式上不断突破。
首次由20名舞台编导、20名舞美制作人员组成超大规模的创作班底,这个班子的年轻化与剧院主要领导亲临一线压阵,是《夏、秋、冬、春》与中国歌剧舞剧院以往创作模式最明显的变化,于健进一步强调,年轻并不是意味着无名或者没有实力,剧院在挑选这40人的人选时,有一个硬性条件就是,入选者必须至少获得过一项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荷花奖等全国舞蹈界、文艺界大奖。
并不多见的自主创作模式,激发了年轻的编导和舞美人员的创作激情,他们的艺术创作更具新奇想法和更具创造力,使整台演出更具青春和时尚的唯美主义浪漫气息。比如在声效制作方面,他们提出的由专人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实地录音,制作出由电声音乐元素与各种虫鸣、蛙叫、风雨雷电等自然界元素形成一种泛音的组合,是舞台音效第一次出现了不同以往的交相呼应的效果。而服装中有人提出取材陈逸飞那幅著名画作的灵感,更是为这台唯美主义的浪漫佳作增添了无穷魅力。
好想法还要有大制作,超大型民族风情歌舞晚会《夏、秋、冬、春》充分借鉴国内外大型晚会的制作模式舞艺吧烈焰,在曲目选定、舞美制作、灯光效果等的设计上都经过了反复推敲,有些部分曾数十次易稿,最终才选出最佳方案。
在舞美制作方面,《夏、秋、冬、春》首次采用大型立体多维的舞台布景,以突出民族特点的抽象画面和超大实景制作相结合,体现了本次晚会的大气和华丽。而根据不同的舞蹈、歌曲,演员们穿着的服饰多达三百多套。这还远远不够,为保证演出效果,中国歌剧舞剧院新投资五百万元引进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灯、音响等设备,加上原有的设备,《夏、秋、冬、春》演出时的全部家底总价值已经超过1000万。世界最新电脑灯控设备,将在舞台上展示出夏季的“沙漠风情”、秋季的“无边风月”、冬季的“北国风雪”、春季的“水乡风韵”等奇妙的效果。
《夏、秋、冬、春》不仅仅将成为听觉的大餐,更是视觉的盛宴。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