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这样的大妈专家也无奈
针对节电限电的问题,有专家因在直播中呼吁“建议城里人少跳广场舞”引发舆论热议。专家的观点是,虽然民生用电最优先,但是广场的路灯可以早点关闭,天黑了城里人就应该像农民一样赶紧回家。对此专家的解释是:“城里人跟农民不一样,农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城里人凌晨两三点还不睡觉,大上午了也不起来。所以这方面可以向农民学习,晚上不熬夜,也不在外面跳广场舞,赶紧回家节约用电。”
一定程度上,就算不考虑“专家不要建议”的舆论氛围,这般呼吁性建议也是有待商榷的。毕竟我们不能为了配合限电就忽略节电的基本逻辑,甚至刻意营造抽象的闭合逻辑。因为就“农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印象来讲,根本上是过时的。
要知道,现在很多农村也是有广场的,当然人们也跳广场舞。甚至在网络基本普及的情况下,农民也会熬夜在网上冲浪。之所以要强调这个问题,并不是说“建议城里人少跳广场舞”完全没有道理,而是专家的逻辑是在靠想象构建支撑。
可即便如此,这样的建议还是收割了一波好评。对于这个结果,如果只是拿“专家不要建议”的舆论氛围来审视广场舞,专家依然会被各种喊打。可微妙的是,当建议限制的是跳广场舞的群体时,好像专家突然变得可爱了起来。不得不说,就算“敌人的敌人”不一定是朋友,但是好感还是有些的。
当然我们也清楚,给专家好评的应该多数是年轻人,他(她)们倒不是反感广场舞,或是发自内心为专家的这番话叫好,而是因为厌恶跳广场舞的中老年人不讲道理。就此突然有专家跳出来说建议“少跳广场舞”,不管逻辑上能否立得住,掌握网络话语权的年轻人自然是会追捧的。
因此我们会发现,舆论层面之所以会热议这件事情,其实根本就跟节电和限电没什么太大关系。而是对于“专家不要建议”和“大妈不要跳舞”的一种负负得正的情绪反应。说到底就是:“你们都不可爱,但是你们互相掐架,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样子。”
毕竟可以想象到的是,专家的建议一出,等待他的是大妈们的咆哮。虽然大妈们不掌握网络话语权,但是现实中的话语权还是有几分的。但是碍于网络与现实的某种间隔性,就算双方彼此不满,也只能在网络与现实之间,隔着屏幕互相骂骂咧咧。
到此为止,年轻人好像获得了某种胜利,毕竟最烦的两个群体交恶了,怎能不感到兴奋和高兴呢?可转念一想,这事还是专家起的头,无论是从操作性上,还是从参与性上,专家都是主导地位。而在一旁看笑话的年轻人即便好像是获得胜利,但是本质上却是被胜利,也就是在被专家把脉之后,所获得的一种侥幸胜利。
因为从根本上讲,所谓“节电专家”的叫法就是比较媚俗的,更准确地讲,叫“把脉专家”比较合适。事实上,专家之所以被喊打,除却反智主义在兴起,更为主要的是,有些专家“装糊涂、说瞎话”。
这使得,专家这个名词俨然成为舆论发酵的流量包,也就是“媒体热衷追捧,舆论紧跟喊打”。至于民间,肯定是希望专家最好不要建议,因为有些专家一建议,受伤的总是民众。西谚有云:“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而国内的当下是:专家一建议广场舞,民众就犯怵。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