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最新热舞资源

唐玄宗的这场梦,让后人沉醉了一千多年仍不愿醒来

上一篇文章中,剪芳菲跟大家聊了聊汉代娱乐圈的主流俗乐舞(2021,赛博朋克画风的内娱是“时代特色”or“畸形病态”?),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唐代娱乐圈。

从汉代到唐代,歌舞一直是娱乐圈里的主流,却因为时代不同,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采与风貌。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唐代总是跟“鼎盛”、“繁华”、“盛世”自动关联。所谓近朱者赤,唐代歌舞亦染上了相同的气质。

还记得火遍全网的《大唐夜宴》吗?

一群身着唐朝舞衣,面涂斜红妆,手持丝竹,身姿丰腴、憨态可掬的少女,以她们婀娜多姿、秀逸韵致的舞姿将我们带到了那个衣香袂影、歌舞升平的盛唐。

盛唐,一如开至盛时的红艳牡丹,沁芳流香,灿灿其华;又如风华绝代的娇俏佳人,巧笑倩兮间撩拨心弦,美目盼兮间韵致自生。

繁华盛世虽已远,唐韵遗风今犹在。

无论是在影视作品中,还是在古今文学作品中,盛唐必与歌舞相伴,更有霓裳羽衣动京华、一舞剑器动四方的人间佳话流芳千古。

乐舞自西汉成为日常娱乐项目后,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唐朝时已臻巅峰,尤其在唐玄宗时期,更是大放异彩。

顶级大佬唐玄宗

唐朝娱乐圈群星璀璨,群星中的皎月更是格外清亮,盈盈辉光漫天流溢。

身兼帝国统治着、投资人、总制片、总导演、作曲家、演奏家、皇家音乐学院创始人兼校长等多重身份的唐玄宗李隆基就是唐朝娱乐圈中的这一轮皎月。

唐玄宗李隆基,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传奇男人。与他相伴的,有发动“唐隆政变”,拨乱反正的非凡气魄;有励精图治舞艺吧奥雪,缔造名垂青史的“开元盛世”的丰功伟绩;有谱写大唐国歌《秦王破阵乐》和著名舞曲《霓裳羽衣曲》的音乐才华;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凄美爱情故事;有宠幸奸佞,骄奢放逸,致使盛世崩毁的千古骂名……

虽然盛世是他一手建立,也因他而毁,但那个盛世却孕生了大唐乐舞的辉煌,而他也亲手将大唐乐舞推向了令后世仰望的巅峰。

《新唐书·礼乐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意思是说唐玄宗精通音律,又酷爱乐曲,因此选了三百名坐部伎子弟,在梨园教授他们技艺,当演奏中发生错误时,唐玄宗必会发现并指正,因此他们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

唐朝的音乐机构规模空前,有太常寺、教坊和梨园。

太常寺为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旗下有太乐署和鼓吹署,太乐署是对宫廷艺人进行训练和考核、管理的机构,掌“雅乐”(用于郊庙、朝会等重大典礼的音乐)和“燕乐”(又称宴乐,是宫廷宴会时表演的大型歌舞音乐),而鼓吹署则专门管理仪仗中的鼓吹音乐,并兼管百戏。

凡习乐,立师以教,而岁考其师之课业为三等,以上礼部。十年大校,未成,则五年而校,以番上下。——《新唐书·百官志》

鼎盛时期,太常寺旗下艺人曾多达上万人,而彼时全国人口也不过五千万,足见其规模之庞大。

“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暑,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新唐书·礼乐志》

教坊是掌管俗乐舞的音乐机构,初期隶属于太常寺,唐玄宗时期将其独立出来,分为内、外教坊,内教坊沿袭旧制掌雅乐,在蓬莱宫侧,而外教坊则掌俗乐,东、西二京各有左、右教坊,分工明确且各有所长,左教坊擅长排舞,右教坊则擅长歌唱,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 西京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坊在延政坊。右多善歌,左多工舞,盖相因习。”——《教坊记》

梨园是皇家音乐学院,由唐玄宗亲手创立,担任校长并亲自授课、组织排练,而能够进入梨园的学生,则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其中男艺人从太常寺坐部伎子弟中选拔,女艺人则从宫中选拔,授课地点也有所不同,男艺人在长安西北禁苑里的梨园授课,女艺人在宜春北苑授课。

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园法部,更置小部音声三十余人。——《新唐书·礼乐志》

“开元二年,上以天下无事,听政之暇,于梨园自教法曲,必尽其妙,谓皇帝梨园弟子。”——《唐会要》宋 王溥

由于梨园是为唐玄宗服务的,满足他日常娱乐所需,兼演奏他所谱的新曲子,因此梨园的学习内容比较窄,以演奏“丝竹之戏”为主,且教授的音乐内容多数是法曲。

除了唐玄宗这位名师外,擅弹琵琶的雷海青、善舞剑器的公孙大娘也常在梨园授课,更有诗狂贺知章、诗仙李白等著名文人和翰林学士为梨园编撰节目。

这排面,就问你服不服?

古语云,名师出高徒。在一众名师的指导教育之下,梨园弟子不负所望,人才辈出,诞生了如李龟年、永新等一大批技艺高超、备受追捧的“大明星”,后世“梨园”更将唐玄宗尊为鼻祖。

霓裳羽衣动京华

要说唐代娱乐圈最具代表性的娱乐作品,非《霓裳羽衣》莫属。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曲的巅峰之作,不仅风格独树一帜,而且充分体现了唐代乐舞的艺术特色与美学发展,以及那个盛世骨子里的浪漫主义情怀。

史料记载中,关于《霓裳羽衣曲》的来历,大致持有三种说法:

一说为唐玄宗游仙境所作;

“道士叶法善尝引上至月宫聆天乐上自晓音律默记其音为《霓裳羽衣曲》。”——《明皇杂录》 唐·郑处诲

一说由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婆罗门之曲》改名而来;

“其后河西节度使杨敬述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 。” ——《新唐书·礼乐志》

“《乐苑》曰《婆罗门》,商调曲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进。《唐会要》曰天宝十三载改《婆罗门》为《霓裳羽衣》。”——《乐府诗集》 郭茂倩

一说是由唐玄宗在《婆罗门之曲》的基础上改编而得。

“唐开元时有霓裳羽衣舞,并《霓裳羽衣曲》,曲则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造舞艺吧奥雪,玄宗从而润色之。故王仲初《霓裳词》、 白太傅《霓裳歌》,皆笔于篇以纪其事。”——《词徵》 清·张德瀛

“《霓裳羽衣曲》,说者多异,予断之曰,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其他饰以神怪者,皆不足信也。” ——《碧鸡漫志》 宋·王灼

普遍认为第三种说法比较可信,第一种游仙境之说分明是虚妄臆想,最不足信,但却说明唐玄宗与道教、此曲与道家思想的渊源颇深,《霓裳羽衣曲》是典型的法曲,所描绘的景象乃为道家所说的仙界。第二种《婆罗门之曲》改名之说,也有不合情理之处,唐玄宗既为大音乐家,自有其傲骨与艺术追求,直接盗用别人的作品,改个名字拿来用这种失艺德、折风骨的事情大概率是做不出的,就像真正的作家,绝不屑做抄袭这种卑劣之事。

就像西汉的大音乐家李延年一样,听到优秀的曲子,是将其作为灵感来源,提炼精华,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创作出全新的音乐作品。

唐玄宗和李延年都是才艺双绝的大音乐家,在艺术领域中,他们属于同一类人,而同一类人在面对相同的事情时,往往也会有相同的做法,因此第三种唐玄宗改编《婆罗门之曲》之说更合乎情理,信服度也更高。

说完了曲子的来源,我们再来说说曲子本身。

《霓裳羽衣曲》是唐朝娱乐圈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现象级歌舞剧,阅便无数宫廷乐舞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一场内廷宴会中初见《霓裳羽衣曲》的表演时,是“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观后更感叹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相传,曾轰动整个京城,风靡四海八荒,玩乐器的必学此曲,会唱歌的必学此歌,爱跳舞的必学此舞,像达官显贵,文人富豪这等有能力、有金钱的人,更是自己组建表演团队,演出此曲,以供日常行乐。

看到这里,你是否已经好奇心大发,迫不及待的想要一闻此惊鸿之曲?

可惜此曲只应天上有,只留余音在人间。

一场安史之乱,马蹄踏碎了盛世之梦,胡刀劈碎了盛世之曲,正可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从此《霓裳羽衣曲》随盛世一起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唯留美名传千古。

虽然神曲已不复闻,但我们还可以凭借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遥想那令人沉醉的美妙旋律,扣人心弦的动听歌声,翩若惊鸿的绝美舞姿。

据《霓裳羽衣歌·和微之》记载,《霓裳羽衣曲》全曲共有36段,分为散序6段,中序18段,以及曲破12段。

其中,散序就是乐曲前奏,无歌亦无舞,为纯乐器演奏,磬、萧、筝、笛等乐器之音次第响起,或独奏,或轮奏,击、擫、弹、吹等声音悠长旖旎,动人心弦。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恹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唐·白居易

中序(又名拍序或歌头)则以歌唱为主,舞蹈为辅,节奏也从散序的自由节拍转为以抒情婉转的慢板。《霓裳羽衣歌·和微之》中对于此段音乐、歌舞的描写颇为精妙。“秋竹坼裂”和“春冰迸碎”两种意象形象又传神道出了前后节拍的鲜明变化,而飘然旋身兮若流风之雪回,疾速飞纵兮若游龙之受惊,广袖轻舞兮似弱柳迎风,罗裙轻曳兮似流云缭绕,寥寥四句便使曼妙舞姿跃然眼前,就连低眉垂首间的一颦一笑都是含情脉脉,那么生动。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坼。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

螾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唐·白居易

曲破(又名舞遍)部分是全曲高潮,也是整个表演的高潮部分,以舞蹈为主,节奏渐快如急雨纷落,乐音铿锵若跳珠撼玉,舞蹈亦随之激扬,如飓风掀滔,似狂潮拍岸,将观者的情绪推向顶点。待到曲终时,曲调忽而转慢,舞而不歌,就像是鸾凤飞舞后立即收起了翅翼,整个表演在鹤鸣般的“长引声”中落下帷幕。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唐·白居易

白居易对《霓裳羽衣曲》的描述不但详尽而且形象,读罢之后,明明什么都没有听到,什么都没有看到,却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细细品味,还有一丝意犹未尽的感觉。

别的不说,单这结束时的歇拍与长引,就已惊艳非常。

“十二遍,凡曲终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新唐书》

“大曲,前缓叠不舞,至入破,则羯鼓、震鼓、大鼓与丝竹合作。句拍益急,舞者入场,投节制容,故有催拍、歇拍之异,姿制俯仰,百态横出。”——《乐书》北宋·陈旸

此外,因为《霓裳羽衣曲》描绘的仙境之景、仙女之姿,因此在服化道的设计上也颇为讲究。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对衣饰的描写也很具体,诗中说表演者身上穿的是云霞般的帔肩和虹霓般的裙裾,头上戴的是步摇冠,一串串珠玉随步摇曳,脖子上挂的是镶金边的项链,浑身上下都佩着各式各样的珠翠。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间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纍纍佩珊珊。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唐·白居易

郑嵎在《津阳门诗》自注中也提到了《霓裳羽衣曲》的舞衣,表演者梳九骑仙髻,穿孔雀翠衣,佩七宝璎珞。虽然郑嵎和白居易所见的舞衣略有不同,但都是极尽华丽,满身珠翠,不似人间服饰。

从郑嵎口中我们还发现了有趣的一点,由于表演者云髻堆千翠,华衣缀万珠,因此舞罢歌歇之后,地上都是掉落的珠翠。

“曲终,珠翠可扫。”——《津阳门诗》 唐·郑嵎

《霓裳羽衣曲》之所以能够爆红,除了音乐好、舞蹈好之外,更有明星效应的加持,毕竟作曲的不是别人,是帝国的最高统治着皇帝,编舞的也不是别人,是皇帝最宠爱的妃子杨玉环。这两人可都是站在帝国之巅的人物,此曲焉能不火?

虽然不能一闻此神曲,一观此华舞,多少有些遗憾,但能从前人留下的只言片语中回溯点滴,也算聊以慰藉了。

诞生于盛世的《霓裳羽衣曲》,就像是盛唐的影子。从此曲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盛唐的繁华,更能瞥见唐朝在乐舞上的造诣已臻巅峰。

在文化繁荣的背景下,在海纳百川的包容中,唐朝乐舞更多的融入了外域音乐,类型更加丰富,风格更加多样,拥有庞大而多变的曲体,以《霓裳羽衣曲》为代表的歌舞大曲制作之精良,比起现今沉浸式的歌舞剧表演也毫不逊色。

一舞剑器动四方

唐代舞者众多,但纯靠技艺入史册的唯有公孙大娘。

公孙大娘是唐玄宗时梨园、教坊中的舞蹈家,善舞剑器,且技艺高超无人能及,诗圣杜甫有诗云:“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剑器舞是一种健舞,女子穿戎装,执剑进行表演,舞蹈风格雄健刚劲,是一种柔美与力量结合的舞蹈。(注:也有认为是空手舞或执绸舞,但多种资料对比下来,应为执剑,且剑上系绸。)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这是诗圣杜甫对公孙大娘舞剑器的具体描述,既形象又传神,让我们能够隔着一千多年的时空再次领略公孙大娘舞剑的不世风采。

前四句描绘了公孙大娘舞剑器时场面之震撼,气势之磅礴,不仅如山如海的观众为之惊讶失色,天地似乎也随着她的舞动而起伏低昂。

后四句以四重比喻描绘了动人心魄的舞姿,“羿射九日”很可能是形容连续旋转或滚翻的舞蹈动作,“帝骖龙翔”则是翩翩轻举,腾空飞翔,满场飞舞的舞蹈动作,而“雷霆收震怒”和“江海凝清光”则是舞蹈接近尾声时,声势收敛,舞蹈停止的状态。

不仅大诗人杜甫对公孙大娘舞剑器盛赞不已,不吝溢美之词,其他曾观其之舞者亦是如此。

郑嵎在《津阳门诗》称:“公孙剑伎方神奇”,并自注:“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

《太平御览》也称:“时有公孙大娘者,善舞剑,能为《邻里曲》及《裴将军》……极其华侈,遐方僻郡,欢纵亦然。”

另外,大家熟知的唐代大书法家草圣张旭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气象万千、气势恢宏、狂逸不羁的狂草书法,据说也是因为看了公孙大娘的剑器舞,方悟出了紧凑有力、节奏合理、飘忽多变的狂草书法神韵,成就了落笔走龙蛇的绝世书法。

与《霓裳羽衣舞》一样,“剑器舞”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展示了另一种盛唐风貌。

后来,“剑器舞”经过不断演变,不仅舞蹈道具从单一的剑器,发展为其他武器及旗、火炬等,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化,而且舞蹈形式也从独舞发展为群舞,气势更为恢弘。

“排备白旗舞,先自有由来,合如花焰秀,散若电光开。声天地裂,腾踏山岳推。剑器呈多少,浑脱向前来。——敦煌遗书《剑器辞》

史上最重的舞者

安禄山,一个发动安史之乱,终结了大唐盛世的乱臣贼子,而在叛乱之前,他不仅是杨贵妃的义子,更是唐玄宗的宠臣。

这里我们不探究安禄山的谋反,剪芳菲只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安禄山上位的小故事。

根据史料记载,安禄山是个实打实的大胖子,体重达到了300多斤。

“禄山晚年益肥胖, 腹垂过膝, 重三百三十斤。”——《旧唐书安禄山传》

这么胖的人,别说跳舞了,就是多走几步路都喘得厉害。然而,安禄山偏偏会跳舞,而且跳的还是节奏明快,动作多以旋转和踢踏为主的胡旋舞,甚至跳得还很不错,并且因此得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另眼相看,借此平步青云。

电影《妖猫传》中就有宴会上安禄山献舞的情节,倒是十分贴合历史,只可惜跳的并非胡旋舞。

据说,当年安禄山为了上位,刻意讨好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杨贵妃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给他指了一条明路——想获圣恩先学舞。

得到指点的安禄山立刻找了舞蹈老师开始学习跳舞。虽然身形、体重皆非舞者之才,但他有恒心,有毅力。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五年的攻坚克难、勤学苦练,安禄山终于出师了。

在唐玄宗面前一展舞艺之后,果然如预期的那般,获得了唐玄宗的青睐与恩赐,如愿上位。

“至玄宗前作《胡旋舞》, 疾如风焉。”——《旧唐书安禄山传》

大唐歌舞,不仅是辉煌与繁华的盛世气象,其背后也藏着乱世兵戈的悲叹。

如果没有安禄山,或许就不会有安史之乱;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或许大唐盛世就不会……

然而,没有如果,一切早已尘埃落定。

大唐盛世一去不返,大唐歌舞一曲不返,却给后世之人留下了一个华丽旖旎的盛世美梦,不断回味,不断追忆,不断梦回。

关于唐代娱乐圈今天就聊到这里,下期剪芳菲要跟大家聊的是宋代娱乐圈,与汉、唐相比,宋代的娱乐体系更发达,也更接地气,不仅留下了不少才子佳人的风流传说,甚至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生育观念。

参考资料:

1.《新唐书》 北宋 · 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

2.《教坊记》 唐 · 崔令钦

3.《唐会要》 宋 · 王溥

4.《明皇杂录》 唐 · 郑处诲

5.《乐府诗集》 宋 · 郭茂倩

6.《词徵》 清 · 张德瀛

7.《碧鸡漫志》 宋 · 王灼

8.《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唐 · 白居易

9.《乐书》北宋 · 陈旸

10.《津阳门诗》 唐 · 郑嵎

11.《太平御览》 宋 · 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

12.《剑器辞》

13.《旧唐书》

0
分享到:

点击下载热舞资源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