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间田野里,她穿着雨靴,随心起舞,动作干净利落;在自家院子里,她系着围裙,舞姿柔美又有力量……田野村落是她的舞台舞出精彩背后摇,围裙雨鞋是她的服装道具,未经修饰,透出质朴的美感。跳舞的人叫韦曼春,今年36岁,来自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锦江村。2020年5月,韦曼春开始拍摄短视频记录自己的舞蹈生活,至今已有11.7万粉丝关注了她的短视频账号“韦木木”。她也被粉丝称为“田埂上最美的舞者”。
韦曼春在田间跳舞。 南国早报见习记者 尹世斌摄
自学舞蹈,舞出自信
大专毕业后,韦曼春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后来在银行等大型企业工作。为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她选择辞职回乡务农。在没有接触舞蹈以前,韦曼春和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每日的生活除了干家务干农活,就是照顾老人、孩子。
2018年“三八”妇女节。村里举办晚会,请了别村的幼儿园老师来跳舞,老师跳的是一支古典舞。“当时觉得那个舞服挺好看的,舞蹈也挺美的。”就这样,韦曼春喜欢上了古典舞。
韦曼春接受记者采访。 南国早报见习记者 尹世斌摄
“在那之前,我对舞蹈没有兴趣,也没有舞蹈基础。”从那天起,韦曼春开始搜索相关古典舞视频,看讲解,开始自学。但对于毫无舞蹈基础的她来说,困难重重。
练舞的基本功很重要。韦曼春觉得自己身体太僵硬,就一边学习舞蹈一边练习基本功。仅一个倒立动作,她就练了无数次。接着,又学会了下腰动作。
农活总是忙不完,对韦曼春来说,跳舞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比如煮饭等饭熟、干活休息时,都是她练舞的时间。“我睡前喜欢看舞蹈视频,多看几遍记下动作,第二天挤出时间一点点练。因为喜欢,就坚持下来了。”
“以前看到人群都不敢走过去,现在变得很大胆。”跳舞让韦曼春变得自信起来,在她发布的200多个跳舞视频里,她的舞蹈不分时间地出现在任何地方:玉米地、菜地、工地、厨房……
组建村舞蹈队,跳上央视舞台
农村缺少文化娱乐活动,跳舞走红后,韦曼春决定带着村里的姐妹们一起跳舞,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韦曼春找到村妇女代表“六嫂”李志英,请她帮忙召集村里的妇女姐妹,利用农闲时间一起学舞蹈。2018年,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锦江村舞蹈队成立,共有10个人。
要练舞,就得先解决场地和设备问题。村里将娱乐活动室提供给了舞蹈队。李志英又动员村里的妇女们筹集资金,购买了一台近4000元的音响。
韦曼春在家中练习。南国早报见习记者 尹世斌摄
一切都准备就绪后,韦曼春开始按照网上的视频教姐妹们跳舞。第一次学跳舞,大家都很兴奋,也有些胆怯,因为没有基础,学起来非常困难。韦曼春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慢慢教舞出精彩背后摇,耐心地陪着大家一起练。舞蹈队的成员们在村里都是妈妈、媳妇,各有各的事情要忙,虽然白天劳动很辛苦,但到了晚上,她们都会坚持一起练舞。
“没有参加舞蹈队的时候,晚上干完活回家就是看电视、玩手机。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后,每天脑海里都会想着排舞、练舞,业余生活更加充实,精神面貌也改变了,身体也更健康,心情愉悦,人也开朗了。”提起练舞,李志英脸上充满了笑意。
近两年来,每逢过节,韦曼春都带领舞蹈队外出表演,在短视频火了后,韦曼春还带领舞蹈队与央视《乡村大舞台》节目进行现场连线。韦曼春回忆:“前期舞蹈我们练习了半个月,连线的前一天要把设备都搬到田埂上去,再三检查。连线当天,天气特别热,我们提前候场,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我们表演,大家既紧张又着急。”
“我现在带着村里的姐妹一起跳舞,每周都抽空练舞,感觉很充实。”跳舞这件事,已经变成韦曼春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她觉得自己从未如此充盈过。
以舞为媒,吸引网友关注乡村振兴
在短视频里,韦曼春俨然是“一股清流”,不化妆,不用滤镜,不开美颜特效,“我就是想要把乡村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传递出最真实的乡村生活”。
不化妆、不用滤镜、不开美颜特效,韦曼春将乡村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南国早报见习记者 尹世斌摄
除了舞姿吸引网友的眼球,韦曼春的家乡也随着短视频的点击量增加逐渐被大家关注。“拍抖音的时候,不少网友会注意到我身后的蔬菜瓜果,问一下玉米、辣椒、四季豆的售价,还会有人私聊我要来买果。所以,我也偶尔拍视频带一下货。”
今年,韦曼春被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政府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聘为工作人员,这份新工作让她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去。尽管变得更忙了,但是韦曼春并没有放弃拍短视频,因为她向网友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优美的舞姿,更展示了视频背后她生活的新农村正变得越来越美,以及村民们安居乐业的乡村新风貌。
“我希望我的舞跳得越来越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在抖音上继续火下去,这样就可以顺便卖一些家乡的农产品。我们江西镇有很多漂亮的示范村,我以后还想去那些地方拍短视频,让网友们不仅看到我的舞蹈,还看到我的家乡,到我的家乡来旅游。”韦曼春说。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