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本质上是一种人们内心的诉求,它非常自由,没有固定的形式。很多题材可以放在其中。 欣赏现代舞不如说参与现代舞。很多现代舞导演都在编舞时留出很大的空间,它要求观众敞开心灵,进行想象性的尝试。带着自己的底蕴来理解和感受就足够了。 诗人、专栏作家黄礼孩从1993年开始看现代舞表演,广东现代舞周七届他只因一次 不在广州而错过。2年前应邀开写现代舞专栏,如今集结成书《起舞》,被引荐为入门指 一位女观众说:上一次我看现代舞还是1994 年,无意中知道今晚是现代舞周的闭幕演 出,突然觉得不能错过。 主持人曹诚渊问:你这16年去哪里了? 她说:我在世俗中纠结着。场上演员纠缠在一起的那一段让我头皮发麻,想哭,不是痛苦的哭,而是提醒了什么似的感动。 这几乎是现代舞周几天下来,台下观众说的最真实直观的话,现场一阵掌声。或许此后,现代舞又将多了一个忠实“粉丝”。 最有意思的是,这里头有十来个平均年龄50岁的阿姨级粉丝。这群阿姨当初因为对表 演艺术的共同爱好组了个绽放剧社。后来机缘巧合结识了一位现代舞老师,便转而开始了对 现代舞的“独沽一味”。 59岁的医生王丹是公认特有热情的一位。学现代舞的初衷是想找一种运动健身,接触 现代舞后便很快喜欢上了。
现代舞不管什么动作都可以是一支舞,人站在那里也算作是表演,它不要求你踢腿一定要90 度,一些简单的组合就能让人把自己放进去。而这对于这个年龄的身体条件来说,刚好是 比较合适的。 王丹品出现代舞的宽厚,跳舞这几年,自己的性格也有了变化,遇事比以前能想得开,人也豁达了许多。 跳现代舞还让她把感受力运用出来。现代舞一套动作可以用很多种情绪来演绎,王丹的习惯是每次上课都让自己融入舞蹈,哪怕情绪不一样。 和一帮姐妹淘坚持到现在,王丹很开心。一起相约上舞蹈课,编节目,看演出,然后很认真地讨论。讨论的精华被放在了几个人一起开的新浪博客上,据说有些观众已经养成了看完演 出就去她们博客的习惯。姐妹里有一位厉害的写手媒体人王莉,博客里的剧评几乎都是她写 北京路“歌莉娅225空间”,《舞•动•静》的摄影展,内容关于现代舞。 第一次排舞让她印象深刻。老师让这群来自各种职业的女士讲述自己的故事、人生体悟,现代舞的创作大多来自表演者本身的生活经历,感情啊,人际关系啊,思考之类。舞就这样开 始排了。林小怡没有什么舞蹈基础,人家排练,她就在旁边跟着跳,当做是玩。剧中有撞墙的动 作,有几个演员撞了几下,就退出了,林小怡倒觉得有意思,继续撞。
过了些日子,她就被编进队 伍里。“老师可能看中我的热情主动吧”,林小怡迷迷糊糊入了门。现代舞团同年开办了业余 培训班,林小怡便报班学习现代舞,跳到现在。 林小怡一直是个摄影爱好者,2006年听说广东现代舞团开设摄影专场,便报名参加。 林小怡喜欢现代舞里的状态,现代舞的舞台也总是独特的,要么什么都没有,要么灯光讲究,要么装置特意设计,拍起照片来,应该很有味道。在这种好奇的驱使下,她从第一次便迷恋起 舞台摄影。“所有创作都是与自己的生活有紧密联系,才容易有感觉。” 在不断摸索中,她自己形成了一套拍摄方式,那就是拍摄情绪,而不是动作。这样容易与现代舞编者在理念上达成一致,把舞台上的味道延展到照片中,是一种再创作。现代舞与其他 舞种不同的,它内心戏多,丰富。在她眼里,很浅薄的东西没有必要用现代舞来表达。 拍摄现代舞剧《回声》时,有一幕是很多舞者将一个舞者围在中间,外围的人旋转,中间的人缓慢。她拍出来的画面是外圈流动模糊,中间清楚,就好像人身处在一个环境里,周围的是 非流转,里头的人却不知情。拍得久了,林小怡也把目光放进了都市生活。她喜欢都市的生活, 尽管它有很多的不好,但它又是个很多人向往的地方。
这个矛盾体本身就有挖掘不完的素材。 去年,她在广州国际艺术空间站举办了首个摄影个展《真实的梦》,题材大部分来源于现代舞与都市生活。她最喜欢自己的《便利的旗帜》,很完美地演绎了“都市就是一个舞台”。 她把冬天便利店外的一幅被吹得飘浮着的旗状广告牌和现代舞《冬》里旋转着的舞者组合在 了一起。 “你看看现在都市人的生活节奏,长期选择便利店里快速、简单的物品。社会气氛是浮躁肤浅的。” 几年下来,林小怡的摄影有了很大进步。她的作品上了2008年广东现代舞团团志扉页。 平时舞团开放摄影专场,她还会交80 元钱进去拍。有时演出也会找她,每到现代舞周她就成了 专职义务摄影。 诗人、专栏作家黄礼孩从1993年开始看现代舞表演,广东现代舞周七届他只因一次不 在广州而错过。2 年前,因为被发现喜爱舞蹈,一位媒体朋友邀请他开专栏。其中,以介绍现代 舞的内容居多。 他的文字从和舞台有关的灯光、装置、音乐等等延伸到绘画、电影、雕塑、音乐、文学、历史等多个层面。如果不写,他还没发现原来舞蹈有这么多层面的“气味”。今年 一开始看现代舞有点“跟风”的意思。作为诗人,算是文化圈里活跃的人物,有这么标新立异、有理想追求的艺术形式在身边出现,当然要去尝鲜。
一看就“合了自己的胃口”。 因为自己在广州歌舞剧院工作,总能掌握最新的表演资讯,一有演出便招呼朋友们一起去看。上世纪90 年代,活跃着大批文艺青年,通常看完表演一帮人就找个大排档吃夜宵。 每个人都争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黄礼孩也在无数次消夜交流中加深了对现代舞的理解,形成自己对作品的基本判断。 那时候的气氛也非常好,诗人、作家、画家、音乐人的都喜欢。那种感觉是单纯的,有人就是骑着摩托车来来去去。上一秒还在那样当代、另类的地方看表演,下一秒就到了非常 平民的大排档喝酒、聊天,很有戏剧性的生活。大家都对新鲜事物保持着兴趣。 后来,什么都不顾地去寻找自己梦想的人越来越少了,所谓梦想也越来越物质化了,时代不同了,现代舞的表达也有变化,而且不同的人做的东西也不同, 现代舞并不全是好作品,但好坏不重要,都可以让他有收获。遇上好的舞艺吧依依,是惊喜,那种震动是难得的。从现代舞里,黄礼孩得到的是审美训练,还有观念上的变化、思想的启示、 心灵的感动。每次看现代舞,黄礼孩都期待意想不到。 这么多年下来,他都一直喜欢邢亮和桑吉加的表演。他们编舞都可以开发其他舞者的潜能和动作上的新方向。 很多人评价现代舞怪、闷、看不懂,黄礼孩却有自己的心得。
《起舞》里这样说:现代舞不是封闭的游戏,它追求个性的解放,在叛逆和反权威的意识上成长起来的。这就要求观众要 有现代意识,就不能用以往的经验和欣赏习惯来看。事实上,欣赏现代舞不如说参与现代舞。 很多现代舞导演都在编舞时留出很大的空间,它要求观众敞开心灵,进行想象性的尝试。带着 自己的底蕴来理解和感受就足够了。 现代舞进入广州二十多年,虽然没有打进主流文化表演市场,却培养出了一批铁杆粉 如今现代舞票房虽然不是火爆通天,却也不是太差,许多时候能卖个满堂红。今年刚举行的“北京现代舞展演周”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票房基本达到收支平衡,6月25日,城市当代舞蹈 团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出全场爆满。“广东现代舞周”票房也是节节上升。 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文化层次几乎是平的,大众会关注的只有《新闻联播》、《春 节联欢晚会》,到后来才慢慢形成了金字塔状的文化享受层次,有了古典文化、现代文化、另 类文化之类。有一批人开始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领域,形成了一个个小众文化。健全的社 会文化是该有大众也有小众的, 现代舞本质上是一种人们内心的诉求,它非常自由,没有固定的形式。这么多年下来,现代舞的剧场留下了一帮观众。
尽管刚开始他们以观看传统戏曲的习惯和心态来看现代舞,有 过许多迷惑和不适应。但城市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接触了太多丰富、嘈杂的东西,便需要一 些可以安安静静欣赏的、纯粹的艺术,给一个空间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沉淀与洗涤。 对于广州本土的年轻观众阿静来说,现代舞绝对是她生活中的一股新鲜的清泉。“很多表演都让我去想一些问题,比如环保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形态的。”追了一个星期的现 代舞表演,在省歌小剧场、星海音乐厅、黄花岗剧院间奔走。她看到很闷时也会睡着,但关键 是其中的确有不少让她沉思良久抑或兴奋欢呼的。 每年现代舞周都有一个“青年舞展”的环节,意在向所有现代舞爱好者敞开大门。很多专业舞者都会来观摩,与上台的业余舞者交流,他们没有多大束缚,想法新鲜。有一个“依依舞室”, 每年来有一个 3-5 分钟的节目,今年就是三个演员你看我,我看你,后来一个人打了呵欠,就结 束了。他们用身体细致的味道、感觉来表达一些微妙的东西。 1979年中国现代舞先行者曹诚渊创立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1980 年曹诚渊带团到广州 交流,在省歌破落的仓库表演,现代舞当时在内地的名字是新舞蹈。 1992年,广东实验现代舞团成立。
现代舞这产生于西方,“动作奇怪,服装随意”的舞种当 时不被很多人理解。说起它,会有人问:为什么要搞这种西方的舞蹈?为什么穿得随随便便就上 了台?人们的舞台意识是闭塞的。现代舞团的人也被看做是奇怪的一群,洪水猛兽舞艺吧依依,崇洋媚外。 管理部门也要求现代舞团做“中国式的现代舞”。随着发展,不少本地和外来节目在广东现代 舞团小剧场上演,广东现代舞团也常常走出国门演出。 2004年,广东现代舞周在广州开展,每年力邀站在国际前沿的舞蹈团参与,让全国各地 甚至国际上的舞蹈爱好者,通过观赏演出而掌握国际舞蹈舞台的脉搏;坚持到访舞蹈艺术家须 与国内艺术家交流,举办大师班及讨论会等互动交流活动。“现代舞周”同时发挥开放式舞蹈 营的功能。它渐渐成为国内的现代舞盛事。今年的现代舞周以“发现亚洲”为主题,邀请的是 来自日本、韩国、柬埔寨、马来西亚、菲律宾、以色列、欧美等地,以及中国大陆、香港、 澳门、台湾地区的亚洲或亚裔艺术家。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