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瀑壮观,司屯韵厚,斑斓百里杜鹃。”这是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李遂生描写贵州的诗句,可见贵州除了拥有像黄果树瀑布和百里杜鹃这样绝美的风景外,还有璀璨且厚重的文化遗产。贵州省非遗保护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 贵州有国家级非遗名录85项(140处),省级非遗名录628项(1026处) ,市、州级非遗1000多项,县级非遗4000多项,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贵州非遗可谓灿若星河。
如今舞魅馆下载,这些被岁月尘封的非遗之魅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作为贵州省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安顺地戏,就凭借铿锵有力的唱腔、神形兼备的舞蹈、神秘多彩的面具,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来看看,在90后摄影师师琦的镜头里,当浪漫的摄影艺术和神秘的地戏文化“偶遇”,会散发出怎样的魅力?
师琦是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诉讼法学研究生,90后摄影人。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因为父亲对摄影的喜爱,耳濡目染,也爱上了摄影。师琦说:“记得小时候那种胶片照相机,是需要冲洗胶卷的,在暗房里,父亲自己就可以搞定整个流程,定影、水洗、晾干……我特好奇,很佩服父亲,后来慢慢开始自己上手,感觉就像万花筒,一下子就‘上头’到了现在。”
谈及对摄影的看法,师琦说:“我一直觉得摄影这个事儿是一件特浪漫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镜头记录下某一些时刻、某一些事情,让它们永不消逝。开个玩笑,用法律术语来说就是取证留存。时间不可逆,很多重要的时刻不可复制、无法重来,但摄影却可以记录下这片刻的永恒。当你按下快门的那一刻,你就是时间魔法师,留住这一瞬间,分享这一瞬间,所以摄影对我来说真的很神圣、很浪漫。”
摄影师很多,摄影师可以拍摄的题材也很多,师琦却选择了接触和拍摄非遗。她说:“我感觉传统文化其实隔我们这一辈挺近的,因为我们身在贵州,少数民族很多,其实有很多‘非遗’因为条件的艰苦、信息传递的局限,不能让更多的大众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美的事物。‘非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所承载的是我们国家的文化历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去保护、传承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纂修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续修安顺府志》记载:“跳神者首蒙青巾,腰围战裙,戴假面于额前,手执戈矛刀戟之属,随口而唱,应声而舞。”府志里简短的文字,带给读者无穷的想象,而这一切,都在师琦的镜头里被重现。画面中的舞者,着造型各异的服装,戴神秘面具,专注于戏剧角色当中,其轻步曼舞如燕伏巢,疾走高跃又似鹊鸟夜惊。安顺地戏的演绎者带着对文化的传承和对技艺的热爱,呈现着一个个经典剧目,令人惊叹。
这次拍摄到安顺地戏,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师琦去安顺屯堡,刚参观完纪念馆,馆外便传来一阵很奇特的声音,凑上前一看,几个神秘的彩色面具呈现在她眼前,一锣一鼓的伴奏响起,表演者脸上戴着面具、腰围战裙、手里拿着武器随口而唱,仿佛六百年前金戈铁马的征战故事就在眼前。一人唱众人和,声线粗犷却颇有气势,这一切深深吸引着她的眼球。
师琦说:“有一段,表演者唱着跳着突然到了我的镜头前,那富有神秘色彩的面具猛地映入眼帘的时候舞魅馆下载,心里真的会怵一下,那种听觉和视觉的冲击让人实在震撼。”沉迷片刻,她便举起手里的相机专注地拍起来。
舞台时间转瞬即逝,如何在极短的时间构思组图、寻找拍摄角度、确立拍摄手法,是极为考验摄影师临场应变能力的。地戏作为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动的艺术,摄影则是静的艺术,如何把握动与静关系,师琦说:“这组照片就是希望能够呈现一种动静结合,通过表演的‘动’和摄影的‘静’相结合,虽然不可能再现一场完整的演出,但把它表现的神秘呈现出来,让没有在现场的观者也能感受到这一份震撼,就算是一种成功。”
鲜艳的色彩总是容易夺人眼球,而安顺地戏,无论服装的色彩还是面具的风格都较为艳丽。而在师琦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组黑白的安顺地戏作品。对此,师琦说:“安塞尔·亚当斯曾经说过,‘在表现画意的摄影中,黑白优于彩色。’通过黑白调过渡的细腻可以塑造出光影分明的层次,被摄体的质感可以被极为细致地记录和再现。通过这样的强对比,创造出视觉冲击力,使地戏更具有象征性,更富有想象空间。总的来说,我觉得黑与白是对五彩缤纷的世界的高度概括与提炼。”
摄影师的步履是不会停下的,所有被快门定格下来的都是珍贵的记忆,当一次拍摄的结束,就是下一次拍摄的开始。目前在律所实习的师琦说:关于拍摄非遗,有机会都会拍。除了安顺的地戏,我还对贵州的少数民族婚嫁很感兴趣,这也是我下一步的拍摄计划。长远来看,我想记录下贵州每个少数民族的神秘,我想记录下一百张不一样的感动。摄影是我人生最长远的坚持,作为一个摄影人,我想用镜头当另一双眼睛,留住世界的拥有与失去。”(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旷威)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