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边缘的寂寞
Na u lesa (1976)
伊利•曼佐
跟收音机说话的老头
一个跟收音机说话的
70多岁的老头老头
想要一个乡村的房子
自己做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它天然,自然,美丽 & 跳蚤,潮湿,没电
一个跟收音机说话的
70多岁的老头
你请他喝咖啡
他不要求
但也从不拒绝
他的杯子大得你永远装不满
他
“心肺功能很好
活得很幽默
消化功能很好
……喔
他可能会比你还活得长”
“我想买下你的房子”
“可以啊
只不过要捎带上我
因为钱对我一个老头子钱有什么用呢”
金黄色的回忆 (1981)
伊利•曼佐/赫拉巴尔原著
赫拉巴尔的童年自传小说改编。
宁静友善的小镇生活,美丽的女主,杀猪和烹饪,改变和新的生活的寓意。
一生若能有一部这样的童年回忆,那太美好了。
失翼灵雀Skrivánci na niti (1969)
伊利·曼佐 Jirí
把各种不同品质的物和人统统融为一体,来一场轰轰烈列的大炼钢铁和劳动改造,提升国家的工业品质和人的社会主义素质,这便是共产主义。
有人因得到爱情而兴奋,有人因质疑真相而消失,给牢员创造婚礼条件的人和猥琐地给少女洗澡发生在同一个管教....
压迫吗?可笑吗?快乐吗?这不过就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正常生活。
拒绝戴红领巾的哲学家说维拉广场舞,
我真高兴,我重生了,所有的伤痛和愤怒在烈火中燃烧,我得以净化,我很高兴,我找到了自我.....
哲学家就是上帝——耶稣 马克思 爱因斯坦 弗洛伊德 四大犹太之星玩转世界…
社会主义终会将我们融化…
那么,人们互相尊重和爱慕的日子哪里去了?
哈哈,最俏皮的是,女人就是真理....
雪花莲节 sněženek (1984)
伊利·曼佐 Jirí
看这样的电影,就是一种慢慢悠悠跟着流水潺潺流淌的过程,它一定是很美的,有诗意的,质朴的,生活化的,烦琐的,无聊的,无大动荡,却有小惊喜……它怎么演,心就怎么动,它总会停在何处,然后给你一个彼岸。
反复无常的夏天é léto (1968)
伊利·曼佐
欲望的火花星星点点,隔壁的青春如此缭动,却拗不过肥肚腩皮下无力的中年。如此生动贴切,却不动声色,且毫不沉重的描述生命,唯有捷克电影。
焚尸人 č (1969)
过瘾!教科书般的镜头切换。
隔壁是‘优雅的变态’,这边是‘仁义的厚黑’。
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
jsem ého krále (2006)
伊利·曼佐 Jirí
我做服务生,我绝不忘记追逐金钱,我爱美女,我喜欢身份,我抓住一切机会,我但凡能活,就要活得活色添香,纸醉金迷......
即便是哭泣,我也要在欢笑中哭泣。
前有西边的纳粹主义,后有东边的社会主义,捷克人民竟然能把不正常的生活活成了幽默。
“我的幸福,往往来自我所遭受的不幸。”
“人只有在崩溃、脱轨、失序之后,才能回到真正自己。”
灰鸽子之歌
o sivém (1961)
纯洁的儿童,高飞的鸽子,自由的天空,和平的向往,保卫我美丽的家园。
阿德尔海 (1970)
截然不同政治意识之下,挟持强权占有,恐惧尚不能解除,如何会产生爱情?不过是无所选择之下的生理冲动而已,而这对于女性而言无疑是强奸。
这个表达政治意识分歧的形式甚好。
瓦莱莉和她的奇迹一周 a týden divů (1970)
捷克奇幻的童话剧,小少女的初潮梦幻,全白公主房,唯美风景,可爱的音乐,每个少女都应该有一部这样美好的童话剧陪伴过她的青春韶华。
一切善良的市民们Všichni dobří rodáci (1969)
小鸟儿在枝头乍来欢去,男人们的歌声,转晕了的舞,田间的野合,老人们的特写,鸭子和狗儿打架,一家人的割草,迎着阳光的健壮女人……
一切在1968旮然而止。
社会主义就是一个轮回。
难以忘却的是那一张张老人写着累累生命痕迹的脸。
乱世英豪 á (1967)
1967年能到这个逼格。除了故事感稍弱,处女作能如此,导演功夫了得,只是此片之后便是政治变更。要知道《美国往事》花了11年剪辑,就知道这部片,假如有时间,不会逊色。
青青校树Obecná škola (1991)
扬·斯维拉克
童年,战争,学校,音乐,家庭,美女,父子情,美如画,性启蒙,青春期,真美好。
旅行 Jízda (1994)
扬·斯维拉克 Jan Svěrák
人也自然,自然也自然,故事也就随其自然。音乐,音效,色彩真好,捷克乡村真美。超赞结尾的10分钟,老房子那一段和车祸的结局的剧情设计。
赤脚Po bos (2017)
扬·斯维拉克
一个导演一定得完成一部片子纪念和告别自己的童年吧?
——鹅,马,鸡,猫维拉广场舞,兔,玩具,儿童的争执,老人的告诫,缝纫机,打铁铺,老师的批评,父亲的权威,与妈妈的独处,妈妈的歌声,午后的酣睡,姐姐的毛孔,女人的乳沟,帮女人偷带食物,水中的嘻戏,雨中的奔跑,节日的吃喝……
标准的男孩视觉,时时地把历史大事串进去,开头德国中间美国结尾苏联,一个被夹在中间的小国家的冷幽默,天真又略带沉重和不知所措。
分道不扬镳 Musíme si pomáhat (2000)
扬·霍布雷克 Jan Hřebejk
最爱男主角的笑......1968之后捷克的电影较之前多了政治苦难的重量,却还是那样幽默善良,宽容……永远的民族的性格。
历史一直在分道,人生一直在选择,虽然可以选择的空间不多,但知微见著,就如老头选择了举报,约瑟选择了收留。
在个人保全和德行遵从之间总会都有不同的道路,身为小人物,如何选择,原来分
道都不会扬镳。
天堂的过客 nebe (2005)
爱情电影的典范。
将爱情置于政治背景,用眼神,音乐,场景,生离来表达性格良善,情感,美丑;深刻的政治隐喻。只有见过惊鸿一瞥之爱,再知晓其他爱情片不过是无病呻吟。
秋天里的春光 Babí léto (2001)
“少要沉稳老轻狂”——海报上脱离了身体的头颅,代表了身体无法束缚灵魂的飞翔。
男女本性:男人永远顽皮;女人终身爱男人象爱孩子;
敢承担行为的后果(错误)和一生一世爱年轻女子是男人的本真。
“老”永远是难的课题,子女?老友?伴侣?宗教?....
电影的幽默,究是这个国家的幽默,还是导演的幽默?
利迪策大屠杀 (2011)
一个出轨的男人误杀了自己的儿子进了监狱,却逃离了捷克历史上最无辜和悲惨的纳粹屠杀;
一位捷克军人一直参与着纳粹的屠杀最后在第一个男人出狱后自杀;
——电影从这两人的视觉相继讲述并串起了这个经历。
前半段美好的村庄,后半段革命般的屠杀,开头结尾以土地相互呼应,幸存下来的人,就是被上天选择来做历史的见证人,永远抹不去的是,那些美好与残酷相继相伴的记忆。
铁幕阴影下 Ve stínu (2012)
海报好,但故事讲得一塌糊涂。
这种深度揭露政治罪恶的故事还是苏联和德国讲得好。
冰妈妈Bába z ledu (2017)
三代人的家庭,各种关系,各种情感和需求和缺失,生活的矛盾,在日常的生活中娓娓道来,真切而实在。
老先生逃离智障儿子,在老年不举时遇得奶奶一家的矛盾方得成长;成年儿子们面对家庭负担不知所措,在母亲的坚决划离时方得成长;最幸运的是小正太,从不理睬他人的游戏中,却在爷爷奶奶的引导下,在很小的时候学会了添媒和照顾他人。
每个男人的成长,有多少辛酸的背后,又有多少女人在承担背负啊。可是这就是生活。
女教师Učiteľka (2016)
斯洛伐克
2014年拍摄的斯洛伐克1984年,一个女教师如何运用小权力的故事。
果然在同一体制下,各阶层运作小权力的方式何曾相似。
远方Out (2017)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的真实生活电影:50岁的失业,生活的冷凝,底层的窘迫。是我们生活的真实翻版——只不过我们这边在跳广场舞。同样的窘迫,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母女情深 (1982) 斯洛伐克
She Kept for the Moon
艰辛的道路,女人的轮回。
本辑与第三辑均为捷克&斯洛伐克出品电影。
-end-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