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6月29日电(记者王圣志 吴刚 冯大鹏)十七岁的杨如意怎么也没想到,接触自由式滑雪不到四年,自己便斩获了国内外多个赛事冠军。
杨如意从豫北农村登上世界冰雪运动舞台的经历,与她从小学习的杂技和近年来杂技的跨界融合发展密切相关。曾被视作街头杂耍的杂技,如今正与体育、音乐、舞蹈、话剧、戏曲等艺术形式深度融合,登上更多的竞技舞台。
千百年前走来的“杂技之乡”
杨如意的出生地河南濮阳,位于黄河下游北岸。因出土了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龙形图案,濮阳被誉为“华夏龙都”。
历史上,黄河在濮阳地区多次泛滥。每当村庄被淹,一些村民便外出逃荒,靠杂耍卖艺养家糊口。
说起濮阳杂技,东北庄是绕不开的。作为中国杂技之乡,东北庄与河北吴桥并称为“中国杂技南北两故里”。
东北庄杂技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明清,流派纷呈,其中以乔、刘、李三家最为出名,有“三班竞秀,驰骋华夏”之说。
出生于1944年的乔金生是乔家班第六代传承人,是目前东北庄最年长的杂技艺人,从艺70多年来,杂技融入了他的生活。撂草帽、叼瓶子、叼皮球、撂马杈……这些都是乔金生擅长的技巧。
乔金生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怕吃苦练不好杂技。我收的徒弟大多家境贫苦,也更能吃苦。”
乔金生8岁跟着杂技团在全国各地演出,24岁当教练,目前已累计培养了1200多名学生,其中,60余人进入了国家各级杂技团体。
杈耙锄头当道具,田间地头练杂技。其实,在东北庄龙舞音乐制作网,除了乔、刘、李三家班,练杂技的还有很多人。“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人人练杂技,都能露一手。”
杂技校园里的守正创新
位于濮阳市的濮阳杂技艺术学校,是一所以杂技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全日制中等专业艺术学校。
借助冬奥会的东风,濮阳杂技艺术学校跨界跨项育人才,组建了体育杂技跨界融合培训中心。
2017年以来,濮阳陆续为国家输送了滑板、小轮车、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人才百余名,杨如意便是其中之一。
“杂技学生在力量、平衡、柔韧、协调等方面有底子,参与体育运动有先天优势。我们根据学生特长融入体操、戏剧、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培养。”濮阳杂技艺术学校办公室主任刘易朋说。
培训中心的U型池里,学员们有的在练习滑板,身体与滑板融为一体;有的在训练小轮车,脚踏车轮辗转腾挪。
“抬头、挺胸,注意手指动作、管理好表情……”离U型池不远的另一个大教室内,“90后”女教练胡丹丹正操着一口濮阳方言纠正学员们的舞蹈动作。
刘易朋告诉记者,这是学校的“大招儿”——全球首个女子环球飞车队在训练,她们将冲刺九月份在濮阳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杂技艺术节。
胡丹丹是濮阳杂技艺术学校的毕业生,曾被挑选参加《黄山映象》大型演出。“跟着杨丽萍老师学习,弥补了我在舞蹈方面的很多不足。现代杂技已经融音乐、舞蹈、特技于一体龙舞音乐制作网,我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都教给我的学生。”
舞蹈训练结束,10名女学员迅速换装,身披护具,骑上特制的摩托车,分批进入教室内一个直径6米的球体。
“摩托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两车最小间距仅50厘米,因此误差不能超过0.01秒。”飞车教练安振升说。
除了扣人心弦的飞车、优美的舞蹈,她们的节目还融入了精彩的魔术。“别看她们年纪小,个个都攒着劲学,从训练状态上就能看出她们肯为梦想付出。”胡丹丹说。
“随着时代的进步,父传子、师带徒、跟班学艺的街头杂耍已成为过去。只要有梦想、肯创新,杂技跨界融合就有无限种可能。”刘易朋说。
融合发展的舞台艺术
杂技传习千年,但舞台却在短短几十年里全然变了样。
“如今,大家都慕名到濮阳来看杂技,坐在声光电设备齐全的剧场内欣赏杂技的魅力。”刘家班传承人刘德义说,杂技也登上了大雅之堂。
水上秀芭蕾,龙舞云霄中。在濮阳水秀国际大剧院,杂技剧《水秀》将体操、魔术、舞蹈等与杂技完美融合,实现水、陆、空“三栖”演出。
“让观众走进剧场看杂技节目,享受绝美的视听盛宴,正是《水秀》创作的初衷。”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杂技集团董事长付继恩说。
自2009年推出至今,《水秀》已改版六次,累计演出千余场,观众达200余万人次。2013年,《水秀》获第八届中国杂技金菊奖优秀剧目大奖。
2020年3月,《水秀》黄河版更是在美国密苏里州布兰森市大剧院成功演出,用西方人看得见、读得懂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黄河文化的美与力量。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到濮阳调研时说,在多年发展中,濮阳杂技不仅由“旧”至“新”,更吸收很多外来元素,已具备国际水平与国际视野。
“守正创新,打造‘杂技+’模式,濮阳杂技发展之路将越来越宽阔。”濮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锦印说。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