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最新热舞资源

连线曼哈顿对岸华人舞蹈队:和外国人一起跳广场舞

11月30日,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新京报社、千龙网、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市文化馆、北京舞蹈家协会主办的“健康中国·舞动文明——2021首届中国广场舞发展论坛”以线上方式举行。

美国曼哈顿对岸的水上公园,有一支活跃的中国老年舞蹈队。 他们有大学教授、工程师、农民和职员。大家大多数是留学生的家长。

在“健康中国·舞动文明——2021首届中国广场舞发展论坛”召开之际,新京报连线位于曼哈顿对岸的美国新泽西华人舞蹈队的三位代表老师,请他们讲述了在曼哈顿对岸跳广场舞的故事。

这三位老师分别是上海师范大学机关干部曹月生;工程师和企业技术总监杨厚平;原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设计分院的院长助理陈亚非。

组织舞蹈队的缘起

曹月生介绍,组织这个舞蹈队有三个原因。第一原因是团队里这些人都比较喜欢舞蹈,第二个原因是这些留学生家长到了美国之后,不但觉得很寂寞,时间一久还感觉跟社会脱节了。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因为语言不通,沟通很不方便。

于是大家就迸发了组织舞蹈队的想法,这样既能够带领大家锻炼,又能有一个平台进行交流,彼此联络感情,也能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我们都是华人,语言上沟通起来比较方便。”

2012年春,这支舞蹈队组织起来了,当时只有七八个人,活动场地起初是在新泽西的星巴克咖啡店前面的一个小花园。“跳着跳着,人多了起来。以后,我们就来到曼哈顿对岸,我们叫做水上公园的地方,那里的环境特别好。”

后来,杨厚平和陈亚非都加入了进来。

舞蹈队就像一个沙龙

杨厚平表示,留学生家长们希望有个一起聚会的沙龙,大家可以一起跳舞、唱歌,聊聊天。“这里面主要是曹老师,他把舞蹈队作为一个事业在做,很认真。在舞蹈队里有定海神针的作用。”

后来,更多的留学生家长加入了舞蹈队。“一方面是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则是这些华人聚在一起,就像一个沙龙,大家可以聊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带娃的经验,在国外过着中国人的生活。”

舞蹈队刚刚开始时散兵游勇,随便跳跳,后来慢慢地就有统一服装了,也有正规音乐了。

陈亚非说,自己是2018年从纽约搬到新泽西的,当时舞蹈队有几十个人。

陈亚非加入后,就跟着曹老师学跳舞。“我也没有什么专业知识,只是喜欢跳舞,主要是曹老师带着我们大家跳。曹老师先跟着视频学会跳舞,然后再教大家。听说他做家务都在跳舞,全身心地投入在里面。现在我们跟着他跳舞,也是先把歌学会,再跳舞。”

多种肤色的人加入了舞蹈队

杨厚平说,舞蹈队在新泽西和纽约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不仅仅有中国人跳,黑人、白人、印度人等各种各样的肤色的人,都加入进来了。“他们看到我们每天这样欢快,情不自禁地加入进来。”

在新泽西跳舞的人,年龄不一,有30多、40多岁的人,也有70多岁的人。

有些外国人很支持他们跳舞。一个印度女子,是军官家属,天天跟着舞蹈队跳舞。其他的印度人跳一两天没有坚持了,这个印度人一直坚持跳。她对舞蹈队也非常支持。本来她的身材相对较胖,跳舞之后,睡眠好了,体重也减轻了。

陈亚非说,有个波兰人杰兰达,20多年前来到美国。丈夫在波兰,她自己在美国带着孩子读书。“现在孩子工作了,她很孤独,身体也不好,就跟着曹老师跳舞,开始跳的时候方向感都没有,完全没有基础,现在跳得还可以。”

杨厚平表示,刚开始跳舞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人不理解,提意见说影响他们休息。“后来他们也理解了,能够包容我们,给我们划了一个地方。”

“我们的广场舞不会散”

由于孩子读书学区的问题,曹月生搬走了,但他说,“我真的放不下这个舞蹈队。刚搬走的时候,我一个星期去一两次,后来又有一个地方需要我教,两个地方就感觉力不从心了,这个时候亚非顶上来,我非常感谢她。”

曹月生说,自己对广场舞的信心还是很足的。“有他们的精神在,我们的广场舞不会散,等我的事情定下来了之后,我还是要回去,带着他们跳舞。一个是想把中国的舞蹈发扬光大,另外也通过这样的舞蹈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

曹月生说,相比华人,印度人在美国有语言等优势,在美国社会如鱼得水。“他们比华人活动得开。我通过舞蹈队这样的平台,把大家组织起来,也可以展示我们华人的精神。”

“所以我也有这个信心,不管以后怎么样,我们的舞蹈会一直都在,我也希望以后继续跳下去。”曹月生说。

11月30日,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新京报社、千龙网、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市文化馆、北京舞蹈家协会主办的“健康中国·舞动文明——2021首届中国广场舞发展论坛”以线上方式举行。

美国曼哈顿对岸的水上公园,有一支活跃的中国老年舞蹈队。 他们有大学教授、工程师、农民和职员。大家大多数是留学生的家长。

在“健康中国·舞动文明——2021首届中国广场舞发展论坛”召开之际,新京报连线位于曼哈顿对岸的美国新泽西华人舞蹈队的三位代表老师,请他们讲述了在曼哈顿对岸跳广场舞的故事。

这三位老师分别是上海师范大学机关干部曹月生;工程师和企业技术总监杨厚平;原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设计分院的院长助理陈亚非。

组织舞蹈队的缘起

曹月生介绍,组织这个舞蹈队有三个原因。第一原因是团队里这些人都比较喜欢舞蹈,第二个原因是这些留学生家长到了美国之后,不但觉得很寂寞,时间一久还感觉跟社会脱节了。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因为语言不通,沟通很不方便。

于是大家就迸发了组织舞蹈队的想法,这样既能够带领大家锻炼,又能有一个平台进行交流,彼此联络感情,也能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我们都是华人,语言上沟通起来比较方便。”

2012年春,这支舞蹈队组织起来了,当时只有七八个人,活动场地起初是在新泽西的星巴克咖啡店前面的一个小花园。“跳着跳着,人多了起来。以后,我们就来到曼哈顿对岸,我们叫做水上公园的地方,那里的环境特别好。”

后来,杨厚平和陈亚非都加入了进来。

舞蹈队就像一个沙龙

杨厚平表示,留学生家长们希望有个一起聚会的沙龙,大家可以一起跳舞、唱歌,聊聊天。“这里面主要是曹老师,他把舞蹈队作为一个事业在做,很认真。在舞蹈队里有定海神针的作用。”

后来,更多的留学生家长加入了舞蹈队。“一方面是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则是这些华人聚在一起,就像一个沙龙,大家可以聊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带娃的经验,在国外过着中国人的生活。”

舞蹈队刚刚开始时散兵游勇,随便跳跳,后来慢慢地就有统一服装了,也有正规音乐了。

陈亚非说,自己是2018年从纽约搬到新泽西的,当时舞蹈队有几十个人。

陈亚非加入后,就跟着曹老师学跳舞。“我也没有什么专业知识,只是喜欢跳舞,主要是曹老师带着我们大家跳。曹老师先跟着视频学会跳舞,然后再教大家。听说他做家务都在跳舞,全身心地投入在里面。现在我们跟着他跳舞,也是先把歌学会,再跳舞。”

多种肤色的人加入了舞蹈队

杨厚平说,舞蹈队在新泽西和纽约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不仅仅有中国人跳,黑人、白人、印度人等各种各样的肤色的人,都加入进来了。“他们看到我们每天这样欢快,情不自禁地加入进来。”

在新泽西跳舞的人,年龄不一,有30多、40多岁的人,也有70多岁的人。

有些外国人很支持他们跳舞。一个印度女子,是军官家属,天天跟着舞蹈队跳舞。其他的印度人跳一两天没有坚持了,这个印度人一直坚持跳。她对舞蹈队也非常支持。本来她的身材相对较胖,跳舞之后,睡眠好了,体重也减轻了。

陈亚非说,有个波兰人杰兰达,20多年前来到美国。丈夫在波兰,她自己在美国带着孩子读书。“现在孩子工作了,她很孤独,身体也不好,就跟着曹老师跳舞,开始跳的时候方向感都没有,完全没有基础,现在跳得还可以。”

杨厚平表示,刚开始跳舞的时候,还是有一些人不理解,提意见说影响他们休息。“后来他们也理解了,能够包容我们广场舞,给我们划了一个地方。”

“我们的广场舞不会散”

由于孩子读书学区的问题,曹月生搬走了,但他说,“我真的放不下这个舞蹈队。刚搬走的时候,我一个星期去一两次,后来又有一个地方需要我教,两个地方就感觉力不从心了,这个时候亚非顶上来,我非常感谢她。”

曹月生说,自己对广场舞的信心还是很足的。“有他们的精神在,我们的广场舞不会散,等我的事情定下来了之后,我还是要回去,带着他们跳舞。一个是想把中国的舞蹈发扬光大广场舞,另外也通过这样的舞蹈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

曹月生说,相比华人,印度人在美国有语言等优势,在美国社会如鱼得水。“他们比华人活动得开。我通过舞蹈队这样的平台,把大家组织起来,也可以展示我们华人的精神。”

“所以我也有这个信心,不管以后怎么样,我们的舞蹈会一直都在,我也希望以后继续跳下去。”曹月生说。

0
分享到:

点击下载热舞资源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