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灯是流传在安徽淮河流域一带的民间歌舞艺术。它历史悠久,自宋朝起已流传了数百年。花鼓灯内容丰富,是集歌、舞、小戏和锣鼓的综合艺术,也是汉族民间歌舞艺术的代表,曾被赞誉为“东方芭蕾”。
过去,由于落后和封闭,这门极具地域色彩的民间艺术不太为外人所了解,也有不少人把它与凤阳花鼓混为一谈。1953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歌舞汇演大会上,花鼓灯亮相于首都舞台,并被拍摄成电影纪录片,这使花鼓灯首次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
当年参加北京汇演的花鼓灯老艺人如今或者辞世,或成为耄耋之年的老人,他们回顾自己的演艺生涯,给人们勾勒出一副淮河流域民间的风情画卷。小金莲、一条线、石猴子、一条绳、小白鞋,这些当年在淮河流域大名鼎鼎的花鼓灯艺人,在当地的人民群众中有着极高的声望。他们的演技折服了观众,他们传奇的经历成为人民津津乐道的话题。
花鼓灯最主要的流行区域是沿淮的凤台、怀远、颍上三个县,这三个县都有自己的花鼓灯代表人物,他们的艺术风格影响了当地的花鼓灯表演风格,并形成了花鼓灯的三大流派,不同的流派表演也异彩纷呈。2006年11月,在凤台县举办了第七届安徽花鼓灯大会。省内各地灯班汇聚在花鼓灯之乡凤台县,成为一次花鼓灯的大检阅。
第一集《淮上花鼓灯胜火》
1953年安徽花鼓灯进京参加全国民间歌舞汇演,使人们得以见识了这淮河流域的优秀民间歌舞艺术,并使人们了解了它与其它民间艺术的不同。本集从花鼓灯的历史起源及它的艺术特点,以及民间流行的情景,概述了极具淮河地域的花鼓灯艺术。
第二集《千里淮河一条线》
凤台县是安徽花鼓灯三大流派中陈氏流派的发源地。陈敬芝(艺名一条线)是凤台花鼓灯流派的代表,他的表演特色是颤、颠、抖,颇具小家碧玉的风韵。今年88岁的陈敬芝经历坎坷,但他以高超的技艺和高尚的品格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他曾参加过1933年在当地尚堂集举行的一次花鼓灯竞技:“抵灯”大会,并得胜而归舞艺吧灯灯,从此走红。2006年他在第七届花鼓灯届会上又亮相舞台,他表演的节目叫“千里淮河一条线”。
第三集《千班锣鼓百班灯》
这集讲的是怀远县的花鼓灯。怀远花鼓灯历史悠久、阵容强大、人材济济、名手辈出舞艺吧灯灯,歌舞以“小白鞋”郑九如、“小红帽”杨在光为代表。他们的舞蹈大方、舒展、潇洒,有着大家闺秀的风范,与凤台流派迥然不同。怀远的千班锣鼓中,以“老蛤蟆”党春得为代表,他的徒弟遍布全国。怀远的锣鼓表演热烈、奔放,是当地人们性格的写照。
第四集《淮畔唱晚一条绳》
颍上县的花鼓灯自成一派,号称具有王者风范。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古朴,保持着传统花鼓灯原生态的特色。颍上花鼓灯流派的代表人物是87岁的老艺人王传仙(艺名一条绳)。这位老人一直住在农村,与自家牛棚里的老黄牛朝夕相伴。但他是花鼓灯的一代宗师唐佩金的关门弟子,得了师傅的真传。他的花鼓灯歌舞有着古朴的王者之风,从他的表演能使人看到最地道的传统花鼓灯。
第五集《蚌埠还珠灯正红》
蚌埠是淮河边上一个新兴的城市,她的花鼓灯表演秉承了怀远花鼓灯流派的风格。冯嘴子村是蚌埠市的灯窝子,这里出了个冯国佩(艺名小金莲),94岁,是如今安徽花鼓灯的泰斗。和他搭档演出的石金礼(艺名石猴子)和冯国佩一起成为蚌埠花鼓灯的代表人物。市里的安徽泗州剧院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四届CCTV舞蹈大赛上获得一等奖,足以证明花鼓灯的艺术魅力。
编导:林云
摄像:赵一楠
播出时间: CCTV-1 11月7日----11日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