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的
传承与发展
内容摘要:福建龙岩《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舞》,明代起源于龙岩赤尾山(今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采茶灯》距今约一百六十多年左右。由于采茶灯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使其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近年来龙岩市活跃了280多支“采茶灯”队伍,有专业团体也有业余队伍,形成了良性的创作队伍后继有人、演出人才茁壮成长。但是,由于现代生活的发展,采茶灯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流失,除了有些传统的习俗传承以外,采茶灯的发展呈下降趋势,再加上流行歌舞和外来的歌舞使民间歌舞收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作为闽西的后代,我们有责任保护本地歌舞文化的遗产,挖掘本土歌舞的精华,并使其得以弘扬光大,使其成为让闽西“采茶灯”的良性发展就是最好的实例。
关键词:表演艺术、传承、发展创新、万人采茶灯、历史责任
引言:在如今发展越来越迅速的社会,有很多历史艺术瑰宝在不知不觉中消失,面对先人创造的艺术智慧,我们应该思考在传承的基础上是否能够将其更加和谐的融入社会,为更多的人所知,让更多的人了解闽西“采茶灯”,这是一种历史的思考,又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趋势,优秀的艺术我们不能够摒弃,而且优秀的艺术我们要向其学习智慧结晶,深切感受其文化精髓所在,让优秀的文化继续造福子孙后代,不断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
一、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历史和起源
有据可考,明清年间采茶灯就盛行于赤尾山(美山村),后流传全县各地。逐渐成为龙岩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
美山村至今保存着《采茶灯》的古老程式。老前辈林宗发说:“采茶曲谱和战鼓是该村林氏十七世祖由广东传入的,距今约二百五十年左右”,著名鼓手林枝旺说:“他的祖父早在1870年左右,即由上一辈授艺,演出了《采茶灯》。因此,采茶灯在美山到今至少已流行一百六十多年。”
蜚声海内外的福建龙岩民间艺术瑰宝——“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是蜚声海内外的福建龙岩民间艺术瑰宝。福建龙岩采茶灯起源于勤劳的劳动人民采茶的劳动生活。以前每年采茶的季节,茶女们上山采摘新茶,休息时,常聚集于山上以竹子搭架、茅草为棚的屋子,并演唱茶歌。她们配以表现快乐的生活状态,采茶的劳动以及扑捉蝴蝶的舞蹈,久而久之,动作渐趋多样,队形变换丰富,并被用于喜庆场合,成为年节喜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一个简单的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
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采茶公到采茶婆家里,邀请她和茶女们一道上山采茶。在茶公的带领下,她们先到前山采茶,称“正采”;之后,又到后山采茶,称为“倒采“。采茶完毕,当他们满怀劳动的喜悦踏上归程时,发现美丽的蝴蝶正在茶丛中翻飞起舞,于是茶女们放下茶篮,欢快地追逐扑捉,称为“扑蝶”。她们表现的舞蹈的前半部分,茶女们配以竹扎纸面、彩色精制的茶灯,运用各种动作和队形的变换,来表现她们拔荆棘、上山坡、过小道、穿茶丛、摘茶、拣茶、筛茶等劳动情景。后半部分,由一茶农以柔软竹杆扎成五彩纸蝶,作蝴蝶飞舞动作,茶女们放下茶篮,换以纸扇,表演扑捉蝴蝶、追逐嘻戏的优美舞步,整个舞蹈生动活泼、乐观风趣。
二、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的表演艺术
《采茶灯》在福建是一支很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是用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的历史故事编创而成。内容常以英雄人物、爱情故事等为主要题材,并且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们不幸的遭遇给予极大同情;同时,内容能够伴随着时代和政治背景的变迁而变化,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采茶灯的基本舞步:“采茶灯”轻盈细碎,与闽西汉剧的花旦步相似,但出胯大胆、带粗犷的山野风味,以身姿和扇子花篮动作表现茶山的羊肠小道,盘山曲径。采茶姑上山下岭,涉水踏石,过独木桥,进山门避草丛,采茶等队形变化多样,翩翩起舞,美妙动人。
(1)茶婆的基本动作:
由于早期的茶婆是男扮女装进行的,所以基本手型多为剑指型、兰花指型和单指型,而后由女子扮演的茶婆多用兰花掌型、采花手型和单指型等。茶婆另一手持麦秆扇,扇子的表演别具风格。在茶婆扇子动作中的基本步法有:采茶步、叠步、扭步、十字步、云步、花邦步等。
(2)茶婆的表情特点
在采茶灯表演中,女丑“茶婆”,俗称“师傅”,要求表演者滑稽、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突出表现出茶婆的足智多谋、即景歌赋,使得采茶灯更加贴近生活、生动活泼。嘴上以咧嘴、尖嘴为主。头部动作多摇头、晃头、前点头、侧点头等为主,配合扇子动作变化各异。如《补缸》、《摘花》、《卖花线》、《双扶船》、《哭五更》、《兰妹子》等节目,实际上是融说唱、戏曲、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群众文娱活动形式。
三、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的传承
1952年采茶灯经龙岩县文化馆加工整理后,组织排练参加福建省首届农村会演,获得嘉奖,后由晋江文工团改编参加华东地区会演,拍成记录片、拷贝发行全世界。1953年,由中央歌舞团再次提炼加工,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荣获银奖,这是我国建国后,中国民间舞蹈在参加国际活动中第一次获的最高奖,为我国争得了荣誉。上个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农村广播》栏目也采用《采茶灯》音乐作为节目开场舞曲。八十年代初,中国艺术研究院登记并保存了龙岩《采茶灯》原始曲谱,并由国家文化部编入《中国音乐史音响典谱资料》,之后作为“口头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采茶灯》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入场曲目之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由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联合制造并发射太空的寻找“太空人”宇宙飞船,采用了“采茶灯”音乐作为“地球人”向“太空人”传达信息的代表之一。
“采茶灯”在保护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已经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和现代创作技巧,进行不断的自我创新(如:现代“采茶灯”已经出现“摇滚采茶灯”和现代扇子采茶舞),并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浓郁生活气息、集艺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崭新道路,已经能够在现代环境中生存并发展。
四、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的演变和发展
1、龙岩采茶灯的演变
最初采茶灯队伍有穿汉衣扎腰巾、执大蒲扇的茶公,梳银宝头、穿钴蓝色宽锦边襟衣和罗裙、腰扎绸带、系乡花围裙、执麦杆扇的茶婆,采茶姑、武小生、男小丑,他们边舞边歌,建国后,采茶灯多由采茶姑8人或者10人、12人表演舞艺吧灯灯,表演者梳长辫扎红头绳,插绢花围绣花兜,一手执绸花扇,一手提竹篮灯。
因《采茶灯》主要活跃于春节、元宵期间,所以在梆笛和小叫锣之外,加进庄严的铜钟,欢快的锁呐,热烈的大小铜钹,并以锣鼓点指挥乐队,统一舞步,使之整齐划一,充满活力。随着时代不同填以新词,正采、倒采之后,紧接扑蝶。扑蝶以一条竹蔑,顶端扎精缺点的大彩蝶,由茶公操蝶翔舞,后改为茶童替代茶公,舞法有单手执蝶或双手舞双蝶,左右开弓,前腑后低,逗引采茶姑单扑、双扑和环扑,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表现了蝴蝶闻茶香飞来,与姑娘戏趣,由此劳动演化为歌舞,辛苦劳累变为欢愉享受,整个生产过程升华至善至纯的美学境界。
2、龙岩采茶灯的发展
2005年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龙岩乡土文化的杰出代表。《采茶灯》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结合人们的生产、生活所创造出来的智慧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3、案例分析
2009年福建龙岩民间歌舞“万人采茶灯”大型活动表演成功入选“规模最大采茶灯舞”世界吉尼斯纪录。此次“万人采茶灯”大型活动共有10100人参加,由20人组成一支队伍,共有500支代表队同时表演“采茶灯”。同时,亮点内容是100名小学生组成“蝴蝶”穿着溜冰鞋在四周环绕。参演人员有农民、企业职工、社区居民、人民教师等社会各阶层。推动了“采茶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将人民的艺术传承并且发扬光大。成为龙岩人的骄傲。
五、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与其他文化元素研究比较
中国在近年来越来越注重软文化的实力,软文化是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国人文化的修养、素质。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软文化实力也相对较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演变的文化精髓,它代表了勤劳的中国劳动人民快乐的生活状态,祈求国泰民安的生活夙愿。据悉,采茶灯的上百年历史演变到今天已经成为人民的精神习惯,成为人民的精神支柱,将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但是,近来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去关注龙岩采茶灯,关注并且熟知采茶灯的人都以年老。这是一种需要面对的。
中国传统的文化名元素京剧、中国功夫等已经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所熟知,国粹京剧更是为外国人所喜爱,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爱上京剧,爱上中国功夫。除了国粹京剧和中国功夫本身的魅力外,它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做得相当到位。在世界范围内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其文化魅力所在展现给全中国和世界的人们,让人们熟知,让人们爱上它,这就是她的成功所在。这其中电影的功劳是不容小觑的,一部好的作品不仅可以将其带向世界,更容易将其文化精髓直入人心,潜移默化中爱上它,深受它的影响,国家文化软实力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那么作为采茶灯来说,首先人们对其了解有限,宣传力度不够,不足以和京剧等相媲美,即使它本身有强大的魅力,如果不为更多的人所知,不为更多的人感受的它的魅力,那么它的影响力终究是有限的。只有通过不同方式的推广,不同方式的实践舞艺吧灯灯,在保持原有魅力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才是真理。宏观意义上,让它的魅力深深植根于悠久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做出贡献才是正确之选。微观意义上,龙岩民间舞采茶灯以其强大的魅力,吸引更多人的目光,成为福建龙岩文化的代表,是福建龙岩人的骄傲,是对先人劳动智慧和创造艺术的尊重,是一种传承,又是一种发展,只有这样,才会不让优秀的文化消失,只有这样,我们祖先的智慧创造才会显得有意义。
六、福建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的现状
近年来,“戏曲危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传统生产方式改变,民间习俗日趋式微、表演群体寥落、传唱环境的变迁以及媒体强势冲击等等都极大影响了其生存状态。随着多元化的文化发展使得一些“歌厅文化”充斥市场,造成了“采茶灯”观众急剧流失,并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观众流失,票价为维持成本不得不涨价,观众少,演员收入低,演出成本却居高不下,最后,导致剧团难以正常演出。当年为数众多的剧团如今只所剩寥寥,由于得不到经费支持,一些坚持拍戏演出的剧团苦苦为生计挣扎。
“采茶灯”面临尴尬境地,其中人才断档也是剧院的突出问题。由于演出市场萎缩,“采茶灯”行业演员收入低的现象众所周知。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下,选择“采茶灯”的年轻苗子越来越少,而已经入行的“采茶灯”演员则“走穴成风”。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由于现实所迫,放弃传统的表演,从事商演,在模式化的流程下,越来越少的人能够集成人民艺术瑰宝,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向现代艺术所靠拢,
七、余论
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文化已经成为各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凭一国的硬件已不足以在世界中有重要影响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国家重注自己的软实力,使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近年来,明显感觉到我国有更多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像是中国功夫、京剧等都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优秀文化元素的代表。不过,龙岩《采茶灯》作为福建经典的地方特色文化却没有功夫、京剧等的名声大,面对同样的优秀文化,我们仍然有很艰巨的道路要走。
进来不难发现,采茶灯已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采茶灯也开始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校园,能够将采茶灯融入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是再好不过的了,将其作为一种娱乐形式,融入校园文化是一种创新方式。各媒体对采茶灯的大力宣传也会提高采茶灯的曝光率,让越来越多的人去认识龙岩艺术的瑰宝,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
此外现在的采茶灯已经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做了一些改进,由只在农村演出到现在有了专业的舞蹈演员,再如在原只有锣鼓中加入了二胡、笛子、扬琴、琵琶等乐器,使其更加有韵味,古典味十足。我们市在采茶灯的保护和传承上两手抓,一手抓传统采茶灯的保护,一手抓现代采茶灯的发展,将其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做适当简化,以更好地推广。
参考文献:
[1]温七九.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回忆录[M].
闽西日报.2007.4.第三版
[2]何志溪.《闽西山歌·歌谣选》[M].
鹭江出版社.2012
[3]李向京.论福建传统民歌的继承与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5.第一版
[4]刘春曙,王耀华.福建民间音乐概论[J].
第91页
[5]
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
5.
第一版
[6]何建安.中国民间舞蹈[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7]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