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芜湖最新文旅资讯
芜湖加油“艺”起来,足不出户品非遗
编者按:当我们的城市按下“静止键”,芜湖文旅为足不出户的您按下——芜湖加油“艺”起来的“播放键”。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邀您足不出户看美景、看演出、看本书......我们云上看展览、赏美食、学乐器......让我们静下心来,与亲爱的家人、热爱的城市并肩前行,共同期待春暖花开。芜湖加油,芜湖必胜!
1
以铁为墨的艺术奇珍——芜湖铁画
“以锤为笔,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说起芜湖铁画,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储金霞用这样一句话进行了描述。
许多人熟悉芜湖铁画,是从人民大会堂的一幅《迎客松》铁画开始的。
迎客松
1959年,在人民大会堂刚刚落成之际,安徽厅迎来了一幅耗铁200公斤的巨作《迎客松》。周恩来总理大为赞赏地说:“这幅铁画做得太好了!铁打的迎客松,象征我们祖国的万古长青,再说我们中国人好客,迎客松的寓意很好。它既有政治气派,又有艺术魅力,是美与力的最佳结合。”就这样,周总理指示工作人员将其重新安置于接待厅,让它作为中国人民友好好客的象征,广迎五洲宾客,广结四海朋友。这件被珍藏在人民大会堂里近50年的无价之宝的落款上没有工匠的名字,只留下了“芜湖铁画”4个字。
松鹰图
国家级传承人杨光辉的铁画作品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储金霞:1959年咱们国家落成了十大建筑,那时国家要求给每个省在人民大会堂分配一个厅,内部装潢由你们自己各个省来完成。所以那时我们的省委书记曾希圣书记舞艺吧灯灯,收到了这个任务以后,说我们安徽省有文房四宝,还有铁画这种新型的艺术,虽然时隔三十多年销声匿迹了,但是现在恢复起来了,所以他决定,要把铁画送进人民大会堂,来装点我们的安徽厅。
储金霞说,当年,就是自己的父亲带着徒弟接下了制作铁画的项目,一干就是两年。
“当然是我父亲领衔的,在那里生产了两年,就打造了人民大会堂的六大件礼品。以迎客松为代表,它是双面画,正面是迎客松,背面是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送进了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不到一个月,周总理就把它移到国家厅来了。所以这个迎客松在国家接待大厅一陈列就是六十年!”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储金霞是芜湖铁画的第五代传人,从16岁跟随父亲铁画大师储炎庆学习铁画技艺开始,储金霞就与铁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事铁画创作60年,她虽然历经风雨却矢志不渝,以传承铁画技艺为己任,成为我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唯一女性。
国家级传承人储金霞在制作铁画
国家级传承人储金霞在制作铁画-锻打
储金霞告诉记者,芜湖自古冶铁业发达,“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流传已久,芜湖铁画制作技艺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纯靠手工锻打的铁画,以熟铁为原料,经过红炉加热后,经锻、钻、焊、锉、凿等工序方可成一幅作品。
芜湖铁画具有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倔的艺术特征。既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是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品。讲到芜湖铁画的特点,储金霞说:
“我们有句话嘛,叫铁为脊骨画为魂。我们是按照中国画为蓝图,然后自己进行第二次创作。他的内容跟中国画一样的,有山水、有花鸟、有人物、有书法,所以他的类型也很丰富,式样很多。”
在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艺术世界里,芜湖铁画在传统形式上的尺幅小景、屏风等基础上,又创有立体铁画、盆景铁画等,形成了座屏、壁画、书法、装饰陈设和文化礼品等五大系列200多个品种。
芜湖铁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在艺坛独树一帜。然而,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铁画市场也受到了很大冲击。
如何将铁画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近年来,芜湖市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发展群众性铁画艺术事业,力争通过多种手段,将铁画这一艺术瑰宝传承下去。储金霞说,除了政府扶持,还需要铁画技艺不断创新。
“应该说我们的艺术要生活化,也可以再创新,搞一些笔骨、书法里面用的东西,搞一些小型的摆件。我也创造了一些多功能的文创产品。当然芜湖非常重视,为了铁画专门设立了一个铁画的传承和发展的条例。我们正在一条一条实施。”
芜湖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的艺术奇珍,是徽文化的经典杰作,更是江城芜湖充满活力的文化名片。储金霞说,芜湖铁画的传承和发展任重道远,除了创新,还需要更多的人了解芜湖铁画、爱上芜湖铁画。
“因为现在非遗进校园了,我们在学校开了两个班,经常有人去参观。鸠兹铁画博物馆,因为现在我在担任馆长,我们就准备了研学的一个场所,是一个大厅,里面就可以参观。不管是小学生、成年人都可以去!”
“一生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这句话放在储金霞身上再合适不过。铁画技艺发源于芜湖舞艺吧灯灯,也仅芜湖独有,这门独特的工艺,需要后继有人,一代代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如今,76岁的储金霞依然保持着铁画创作的激情,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铁画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2
鲜为人知的通草画,小画却有大魅力
通草画是用洁白柔软的通草片作原料,经过剪、刻后,贴在绢或绫装裱的板上,然后再着色勾画而成,可创作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种艺术作品。这种艺术品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浓淡远近、层次分明,极具美感,可保五六十年不褪光色。
芜湖通草画的创始人是著名工艺美术家谢醴泉。 谢醴泉(1893年-1971年)原籍苏州,曾在芜湖羽毛扇厂担任画师,自号白水老人。1956年,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当时已经63岁的谢醴泉受储炎庆恢复铁画工艺的启发,运用剪贴、彩绘等工艺创制了芜湖通草画。
芜湖“通草画”吸取了广州、贵州通草画的优点,以苏州通草画艺术为本底,发展成具有芜湖传统文化特征的手工艺术,后成为与铁画、堆漆画相媲美的“芜湖三画”之一。
通草画,其制作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
剪:首先是剪,不论是花蕊蝶翅、凤冠绨带,或是亭瓦楼砖、山峰树丛,都要通过艺人用灵巧的双手一下一下地剪出来。这是制作通草画的基础。
贴:其次是贴,这是细心之活,就是把剪出来的东西一个一个地贴在木板画幅上,构成画面的草坯。
着色:再次是着色,其着色方法如同画国画,需要色彩鲜艳,浓淡远近,层次分明。
装配:最后是装配,即在画幅上镶上精制木框,一幅栩栩如生的通草画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通草画一般以表现花鸟为最佳,但在谢醴泉与他的徒弟们的努力下,也创作过《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人物作品,这些画,都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特别是用通草制作的《牡丹》画,花蕊点点,花瓣叠叠,色彩自然,远看是花,近看是画,亦花亦画,别具一格。
自通草画创制成功后,芜湖民间就传出这样一句话:铁画储(炎庆),漆画吴(思才)、谢白水的通草画跟在后,三画出芜湖。“芜湖三画”也由此形成。
3 国家级非遗“千年鱼灯”
在芜湖市无为县无城镇八里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烧香打醮、抵不上红灯一绕。”这个红灯,指的是可以用来驱邪赶魔、召唤祥瑞的“鱼灯”。
国家级非遗“千年鱼灯”舞出吉祥好兆头
自古及今,“鱼灯”、剔墨纱灯、民歌、板鸭等作为无为特殊的文化符号,传承并彰显了一方的民俗文化和独特魅力,成为一张张展示地方文化的响亮名片,也融入进了无为人民世代血液之中,呼唤着一种文化和价值认同。
任俊堂是鱼灯工艺的非遗传人,每隔几年,他都会“出山”,为家族和村子制作新的鱼灯。今年,他们要重新制作8个,鱼灯由50根竹篾扎制,蒙以纱布,纱布外刷胶,再贴上透明的油皮纸。
这项任务是严苛而神圣的。任俊堂告诉笔者,每个鱼灯都有寓意,都有托付。把它做好了,家族传人才能舞出吉祥,舞出好兆头。
任氏鱼灯 流传千年
任俊堂介绍说,任氏鱼灯为盛唐时期的先祖任布公所创,至今已有一千余年。
劳动人民把舞“鱼灯”作“神灵”来驱恶赶魔,祈求天下太平、人人长寿、年年有余。舞“鱼灯”的第一天叫“开灯”,舞“鱼灯”最后一天叫“收灯”。
这样一场盛大的灯会,自然离不开热情洋溢的舞灯汉子们。而舞灯的人,必须是任氏家族传人,他们其中有年轻力壮的年轻人,也不乏具有威望的年长者。每年,他们都要从全国各地赶回来,先在家里住上半个月进行训练,然后养足精神,迎接盛会。
“舞鱼灯这项民俗活动,体现的是文化,更重要的是人情。”无为市文化馆副馆长黄代平说,“目前我县鱼灯已经成功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知名度越来越大,对于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无为人民来讲,这是他们值得骄傲的地方。到了节日他们会自发地回到故乡,去做这件事,也是体现了一种地域文化认同。非遗不仅是文化交流的纽带,也具有凝聚人心的价值。”
本文来自:安徽文旅。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