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50条投诉面对“扰民舞”居民们很无奈
“相门桥下的‘口袋公园’,每天晚上都有人跳广场舞,发出噪音扰民,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处理。”近日,“码上议事厅”栏目接到市民吴先生的反映。他说,入夏以来,每天晚上7点到8点30分左右,就会有一群人在公园里跳广场舞,队伍颇具规模,还身着统一的绿色上衣。“他们放着大分贝的蹦迪歌曲,还会用大音量的扩音器。”吴先生说,他家距离公园不足200米,每次放音乐时,他都能感觉到自家的地板在震,严重影响生活和休息。
这样的投诉并非个案。相城区玉成家园小区三期内,也有一支广场舞队伍,除了下雨天,基本天天要活动。居民程女士颇感无奈:“劝说根本没用,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不知道还要跳多少年。”
打开“寒山闻钟”论坛,输入“广场舞”关键词,数一数,从5月8日至7月8日两个月时间里,有50条相关信息,全部是投诉广场舞扰民的。“南园桥下广场舞和唱歌噪音扰民”“工业园区方洲公园广场舞音乐声震耳欲聋”“新市桥晚间广场舞乱象”……
针对这些投诉,便民服务员的回复大同小异。例如针对相门桥下的广场舞,回复称:“已到现场进行劝离,告知现场人员要做好防疫措施广场舞,但该地聚集跳舞现象多次反复出现,如还发现有跳舞现象,可以直接反映给对应的社区。”针对南园桥下广场舞回复称:“沧浪派出所也曾多次出警对该区域噪音扰民现象进行制止,对跳广场舞人员进行劝离,并进行了宣传和教育工作,现正在会同城管、街道等部门对南园桥附近广场舞现象进行联合执法整顿。”针对玉成家园三期广场舞回复称:“物业已安排工作人员与跳广场舞人员进行沟通,要求减小声响,控制时间。”
然而,居民们对这样的回复并不满意。“每次反映都这么回复,今天劝走了,明天又来,解决不了问题。”“有人来管管,声音稍微小一点,管的人一走,马上响起来了。”
有法可依但执法困难广场舞爱好者也有话要说
不过对于以上的这些投诉,广场舞爱好者也有话要说。相城区的钱阿姨平时会在地铁4号线孙武纪念园1号出口处的广场上教别人跳舞。她说自己只有教新舞蹈时才会用高音喇叭,平时不会用,“我们声音已经很小了,不会影响居民吧。”
在相门桥下“口袋公园”的王阿姨说:“声音太小,站在后排的就听不到音乐了。再说我们每天晚8点就结束,又不晚,应该不会影响别人睡觉吧。除了这里,也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跳,‘口袋公园’不就是给我们老百姓健身休闲用的吗?”
同样的音量,跳舞者觉得声音不够大,但居民却已被折磨得叫苦不迭。据《苏州市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规定(2018年修订版)》,居住类功能区昼间(6:00-22:00)的噪声限值为60分贝。记者在多个广场舞现场用测分贝的手机软件测量,发现现场音量均超过60分贝,最高达78分贝。然而,走进附近的小区测量,分贝值却又都低于60。如果从数值上来看,广场舞对居民的影响并未超标,但感官上,确实能听见不小的声音。
其实,针对类似的噪音,相关法律已经有了明确规定。已于2022年6月5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七章第六十四条规定:禁止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高音广播喇叭,但紧急情况以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特殊情形除外。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第五十八条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虽然有法可依,但在执法过程中,也有不少难题。根据现有相关法律规定,公安机关予以处罚的依据不足,只能劝阻教育。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先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才能处罚。一般情况下,只要警方到现场,跳舞者都听劝。跳广场舞毕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并不能简单粗暴地不让跳舞,只能让他们降低音量,缩短娱乐时间。这些或许就是广场舞扰民问题无法根治的原因。
高科技加持固然是“妙手”但仍需系统管理之“本手”
能否有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既能让广场舞爱好者跳得尽兴,同时又不影响附近居民休息?多年前,苏州市体育局已经想出了办法。2018年,苏州开始试点并推广智慧广场舞系统。该系统采用全国领先的定向声技术,将声音的传播范围控制在正前方30°夹角内,音量可达85-90分贝,两侧音量随角度扩大快速递减30-40分贝,且不破坏音质。技术人员介绍广场舞,声音被控制在固定区域内清晰传播,可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干扰。
苏州市体育局群体处副处长汪丽介绍,经过几年的推广,如今全市已有200多套智慧广场舞系统投入使用,效果非常好。“智慧系统覆盖的地区,投诉量从之前的每年几十起,降到如今的个位数,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已经没有投诉了。”汪丽说,目前主要覆盖的场所包括公园、小区居民点、大型广场文体中心等。至于该智慧系统的推广计划,汪丽说,如今每年依旧会征求各地的需求量,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
科技手段确实是化解广场舞矛盾的一个最佳方案,但属地相关部门的管理依然不可缺失。吴中区尹山湖健身广场2020年建设了一套智慧广场舞系统,但跳舞人数太多,根本不够用,尹山湖周边如今依然存在部分高音喇叭扰民的现象。7月14日晚8点左右,记者在尹山湖商业水街对面的湖边看到,一支统一着装,足有100多人的广场舞队伍正在活动。领舞的大姐一边随着高音喇叭中的旋律扭动身躯,一边大喊着指挥:“核心给我收紧了,手部动作要到位,对!非常好!”这支队伍旁边,另外一支队伍虽然只有十几人,但也配着一套高音喇叭。现场动感的旋律此起彼伏,在一路之隔的中海双湾花园和弘阳上湖雅苑小区内,颇有穿透力。
智慧广场舞系统确实能降低音乐对居民生活的干扰,但防不住那些自带的高音喇叭。针对这样的问题,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街道欧典社区的做法值得借鉴。社区书记汤敏莉介绍,辖区里的南施公园向来是广场舞的聚集地,扰民矛盾存在了十几年,一直无法解决,不少居民还投诉社区不作为。2020年他们为公园申请建设了三套智慧广场舞系统。
“只有硬件设备是不行的,跳舞的队伍太多了,管理还是要跟上。”汤敏莉说,设备建成后,他们对广场舞队伍进行了整合,分成了三大片,各自对应一套设备,把不同的舞种分开,这样也能互不干扰。每一队还有负责日常管理的人,让他们签字画押,承诺不使用高音喇叭。
加强对舞者管理的同时,社区还与南施公园管理方联合,“平时晚上社区工作人员不可能天天在,所以就请公园的网格员一起管理,每天晚上8点30分后,开始关闭设备和灯光。”汤敏莉说,高科技设备的加持固然重要,但系统化的管理也要跟上。只有这样,才能既满足跳舞者的需求,又能消除扰民之忧。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