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最新热舞资源

中国舞蹈

民间舞蹈的蓬勃兴盛

历史进入东周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年)。由于铁器的发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封建制稳固确立。西周初年建立的雅乐体系,在短时期的辉煌后,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千姿百态的民间舞蓬勃兴起,《诗经》中描绘各地风情的诗歌,极生动地反映了民间舞的活动情景,如《陈风.东门之枌》:"不绩其麻,市也婆娑",描写了姑娘们忘情地舞蹈;《陈风.宛丘》:"坎其击鼓,宛丘之下舞艺吧玄子,无冬无夏,值其鹭羽",描写人们不分寒冬酷暑,都醉心于歌舞。

当时舞艺吧玄子,各诸侯后宫和贵族之家,都养了不少歌舞人──"女舞",以供欣赏娱乐。表演性舞蹈取得很大的发展。东周特别是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许多十分优美生动的舞蹈文物。此外,著名舞人旋娟与提嫫,舞姿轻盈如《集羽》,飘拂之姿如《萦尘》,柔软腰肢似可卷曲入怀的《旋怀》。楚舞的特点是:袅袅长袖,细腰欲折,故有"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人"之说。以扭腰出胯为特征的舞姿,已清晰地呈现出来,以轻盈飘逸柔曼为美的审美意识,亦已明确的显示出来。这样的审美特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直传承至今。

另外一种风格的舞蹈:如《大武》,激烈昂扬,气势磅礴,表现民族舞蹈的雄健和阳刚之美。刚与柔、文与武,两种对比强烈的舞风,一直贯穿在中国传统舞蹈发展的进程中。

周代是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第一个集大成的时代。

距今2,000馀年前的战国时代,出现了两个著名舞人──旋娟与提嫫。从有关记载分析,她们可能掌握了舞蹈与气功中的"轻功"相结合的绝技。

据《拾遗记》载:燕昭王即位的第二年(公元前310年),广延国献来两个善舞女子,即旋娟与提嫫。她们容颜美丽,舞姿轻盈飘逸。她们表演了三个舞蹈:一、《萦尘》,舞姿如空际萦绕的轻尘;二、《集羽》,如羽毛在风中飘摇回汤;三、《旋怀》,舞态身姿极柔软,似可卷屈"入怀袖也"。

文中提及她们在铺有四、五寸厚的香屑上舞蹈,竟"弥日无迹"。在香灰上跳了一整天,竟没有留下一点脚印,如果没有"轻功"功底,是绝对不可能的。当然,古人的记载难免有某些艺术夸张的成分,但旋娟与提嫫这两个最早被记录下来的中国古代舞蹈家的技艺,是令人惊叹的。而舞姿轻盈,确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崇尚的审美特征。

0
分享到:

点击下载热舞资源

评论0

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