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华(中)跳完广场舞后,经常参与巾帼志愿服务。图为她在帮忙维持交通秩序。
“广场舞大妈”成社区建设热心人
7月5日清晨,位于福州市西湖公园旁的晨曦广场热闹非凡,健身操、交谊舞、街舞……老人们踩着欢快的节拍,在乐曲和舞步中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
“我们在西湖边跳舞有20多年了。”年过七旬的“街舞大妈”林丽华性格耿直,说起话来像打机关枪,“别看老胳膊老腿了,扭胯、滑步,一点都不含糊。”
早上9点,跳完舞的大妈们互相道别,有事的去忙活,没事的留下来,从包里掏出红马甲,套上后立刻变身“巾帼志愿红”。
“入园要先扫码,打开闽政通右上角点击‘扫一扫’”“去博物馆看三星堆啊,往这边走”……大妈们来到西湖公园门口,热情地为市民指路,帮忙维持秩序,倡导文明游园。
“来跳舞的大妈大多住在附近,都是老街坊老邻居,很熟络,也很团结。”林丽华告诉记者,2007年,不服老的大妈们组织成立了鼓西街道街舞协会。有了协会这个平台,在社区和妇联的支持下,大妈们除了跳舞,还开始发挥余热,参与社区公益事业。
2015年青运会前夕,西湖社区找到林丽华,希望她能帮忙组织一些志愿者为青运会服务。号召力十足的林丽华,不到2个小时便召集到80多名广场舞大妈参加,她们前前后后当了20天志愿者,成为青运会上一道亮丽风景线。
人熟、脸熟、善交流……广场舞大妈们还化身社区稳定的“定心丸”。疫情防控期间,大妈们配合社区工作人员轮番值守,为创建“无疫小区”出力;核酸采样期间,大妈们在现场忙前忙后,帮忙维持秩序;遇到社区居民纠纷,大妈们上门热心调解;每年福州传统节日拗九节,大妈们煮好香喷喷的拗九粥在广场分发,温暖老人的心……“能够以这种方式回馈社会,让我们的晚年变得更有意义。”林丽华和姐妹们动情地说。
“目前鼓西街道已经有200多名广场舞大妈常态化参与志愿服务,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一股正能量。”福州市鼓西街道文化站站长陈素芬表示,她们用余热维护美好环境,用实际行动参与社区治理,是社区干部的得力帮手。
未来将孵化更多巾帼志愿服务队
现如今,广场舞已成为众多中老年人热爱的一种运动方式。但场地争抢、噪声扰民等问题,也让广场舞成为一个颇具争议的名词。
如何把“广场舞大妈”力量整合起来,为社区治理注入正能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道考题。
“我们通过在广场舞队伍中建立妇女组织,打造活动阵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引领广场舞群体妇女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省妇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有1564支广场舞队伍25457名“广场舞大妈”常态化参与巾帼志愿服务,特别是福州市和南平市“广场舞大妈”参与巾帼志愿服务,已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面对点多面广的广场舞队伍,如何把“广场舞大妈”凝聚在“娘家人”身边?据介绍,全省各地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全覆盖的优势,对各地广场舞队伍进行全面摸底,建立档案库,在广场舞队伍中成立妇联、妇工委等组织,或组建成总队、分队等模式架构,同时建立“一呼百应群”,织密妇联组织服务广场舞队伍的网络。
在福州,妇联组织聚焦广场舞队伍“微”需求,在有条件的队伍中建立“妇女微家”20多个,以“舞”交友,以“美”引领向上向善。在南平光泽县,城乡29支广场舞分队中全覆盖建立“妇女微家”,依托微信群建立起网上巾帼志愿服务站广场舞,吸纳2000余人加入巾帼志愿服务队。截至目前,南平市参与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的城乡广场舞队伍共303支,参与人数7657人,为广场舞队伍建立巾帼志愿服务站、“妇女微家”等阵地60个。
从“无标识”到“品牌化”,越来越多“广场舞大妈”变身“八闽巾帼红”。如,福州市妇联在全市十个县(市、区)培训“广场舞大妈”志愿者骨干500名,带领她们参与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垃圾分类、环境美化、爱河护河、美丽庭院创建等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南平建瓯市际下村“广场舞大妈”成立“婆婆妈妈志愿队”,120多名大妈把全村分成了17个卫生包干区,基本实现整个行政村的全覆盖。漳州市云霄县内龙村“广场舞大妈”组成“好厝边”妇女志愿队,开展土楼修缮保护、参与清理河道、照顾老人及儿童等志愿服务。三明市广泛动员“广场舞大妈”开展巾帼志愿服务项目,为邻里空巢独居老人、残疾人、留守流动儿童、困难家庭等提供“每周一次问候”“每月办一件实事”等志愿关爱服务。
“今年,我们在全省开展‘巾帼进万家爱心敲敲门’关爱行动,动员‘广场舞大妈’积极参与创业就业助力行动以及关爱妇女健康、关爱老人、守护女童等巾帼志愿服务。”省妇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把福州、南平的好经验、好做法向全省推广广场舞,汇聚更多广场舞队伍的“她力量”,让志愿服务之花在八闽大地绚烂绽放。(记者 潘园园 通讯员 郭小娟文/图)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