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418年到2018年整整600年,岁月给了小溪“大龙头”历史的沉淀。在新碧的土壤里,保持着独特的乡土气息,带着淳朴厚重,在我们眼前绽放熠熠生辉。
爆竹轰天响,红旗彩带扬。近日,央视CCTV7摄制组来到新碧街道下小溪村拍摄。届时全国十三亿人民都将会在电视上看到小溪“大龙头”所呈现的民风民俗以及独特的乡愁!
新碧街道下小溪村板龙以其硕大无朋的龙头而闻名遐迩舞艺吧小溪,在2005年11月的 “龙腾狮舞”闹莲城——丽水市龙狮艺术大会上获得了表演奖的金奖后,其名声更为大振。“大龙头”由此早已成为小溪板龙的代名词。而于2010年2月,已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龙头
“大龙头”的历史,始于明朝,系永乐十六年戊戌科李骐榜2甲第54名进士陈祚,在南京赶考时期仿效当时京城的龙灯而制作,其风格完整地保留了宋、元龙灯的传统工艺,显得淡雅朴实、古典粗犷,此龙头为处州府下最大的龙头,它高6米、宽2点5米,加上龙旗和龙角,扛到人肩上时整个“龙头”高达9米,旧时保存在陈氏宗祠内,糊制时需600来斤毛竹,300多张纸,十五斤左右的铁丝,还要上色、接电线、安装灯泡舞艺吧小溪,要近十人制作,一个礼拜时间才能完成。
顺利拍摄的背后,总有那么一群人一直在忙碌。小溪大龙每次出阁,都会吸引许多村民前来围观,附近所有的路口短时间内就会非常拥堵。为了拍摄的顺利进行与观众的安全,新碧街道所有干部职工和村里的民兵百余人共同担当起了神龙“守卫者”。在街道所有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神龙的祭祀活动顺利进行,场面隆重有序。
最后,希望,民俗被传承!
希望,小溪“大龙头”,发扬光大!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