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最新热舞资源

藏族民族民间舞都有哪些?

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也是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由于藏族有这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所以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那么,藏族民族民间舞都有哪些?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QQ截图20180726155740.jpg

藏族民族民间舞都有哪些?

一、热巴卓

“热巴”和“热巴卓”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热介巴”是流传在西藏东部昌 都、工布地区和四川、云南藏区的一种包括铃鼓舞、杂曲、民间歌舞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综合表演艺术。由于“热巴”中有戏曲表演,因此有人叫它“康戏”(康区的戏曲)。表演“热巴”歌舞的多数是有人身依附的流浪艺人,故过去将这种艺术形式和表演这种技艺的艺人统称“热巴”,实际上它是一种流浪艺人表演的杂艺歌舞。

“热巴”中的铃鼓舞以技巧表演来抒发情绪,是藏族民间舞“卓”一类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鼓舞,粗犷奔放,所谓“金铃银鼓舞热巴”就是对这种舞蹈的概括描述。

杨艺宋艺广场舞大地飞歌_舞艺吧玄子_广场舞杨艺广场舞中国味道

二、羌姆

西藏的宗教舞蹈“羌姆”(跳神),是在佛教传入西藏后,与当地“笨”教(俗称黑教)的对立 斗争中形成的。公元七世纪中叶,佛教开始传入西藏。佛教思想传入以后遭到笨教徒的强烈反对,一直到了八世纪才开始建寺,译经。藏王赤松德赞信佛,从克什米尔迎来莲花生,弘扬佛法。相传莲花生很有头脑,是个魔术师般的人物。他认为,光靠传播佛教思想,不易博得西藏各阶层的尊崇,只有把这种思想与当时的社会统治思想结合起来宣扬,才能引起广泛深刻的影响,佛教才能传播下去,扎下根来。因此他大力推行佛教西藏化,搞西藏化的佛教即喇嘛教。他宣讲密宗,使之更接近“笨教”的某些说法,又把笨教的主神接受过来封为喇嘛教的护法神,还把笨教的火祭、牲祭等仪式接受过来作为喇嘛教的仪轨。就是在这种佛教西藏化的过程中,在修筑山南桑耶寺的时候为“调伏恶鬼”,莲花生采西藏土风舞与佛教内容结合,创造了一种驱鬼逐邪的寺庙宗教舞蹈来弘扬佛法。这种宗教哑剧舞蹈经过相继改进、规范,逐步演变传播,便是流传到后世的“羌姆”—跳神。

三、果谐

“果谐”是流传在西藏广大农村的一种拉手成圈,分班唱和,载歌载舞,顿地为节,连臂踏歌的自娱性集体歌舞。常见于村头、广场、打麦场上。在节日里,人们往往从日出跳到夜晚,从深夜唱到天明。“果谐”表达的内容非常广泛:有抨击旧制度的,有歌唱劳动生活的,有描绘自然景色、热爱家乡的,还有倾吐爱情的。由于“政教合一”的思想影响,在过去的“果谐”中也包含有歌颂宗教喇嘛和寺院的内容。解放后,歌唱党,歌唱毛主席,歌唱解放军,歌唱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内容尤为突出。因为“果谐”流传在广大农村,所以有人称‘果谐’是西藏的农村歌舞。

舞艺吧玄子_广场舞杨艺广场舞中国味道_杨艺宋艺广场舞大地飞歌

四、谐

“谐”,弦子舞。西藏腹心地区的人民称弦子舞是“康谐”(康区歌舞)。巴塘、昌都一带自称“叶”,“叶”是“谐”的音节。

这种歌舞盛行于巴塘、昌都、甘孜、青海一带,西藏境内也有流传。在巴塘和昌都地区每逢节日或“耍坝子”,男女聚集围圈而舞。也有男女各站一排,相对欢舞的。一般是操“白旺”(牛角胡琴)站到排头,拉起胡琴带领人群扬袖起舞,时而围集,时而散开,时而似长龙摆尾绕行而舞,你唱我和,抒发内心情趣。随着胡琴发出的阵阵“颤音”,舞蹈也相应产生一股“颤法”,多以模拟孔雀姿态动作为其形体特征。舞姿圆润、流畅、优美抒情,它的“拖 步”、“点步转身”、“晃袖”等动作,长袖翩翩,很有特色;“孔雀吸水”是民间表演性节目,是藏族人民祈愿吉祥幸福的舞蹈。

五、堆谐

广场舞杨艺广场舞中国味道_杨艺宋艺广场舞大地飞歌_舞艺吧玄子

“堆”是“上”或“高地”之意,因此“堆谐”就是泛指后藏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昂仁、定日、拉孜、萨迦县以及阿里一带叫做“堆”地区的农村圈舞。还有一层含意,是指这种“堆” 地区民间舞传入拉萨之后,为城市各阶层人民加工规范了的藏族踢踏舞。

踢踏舞是从农村“果谐”演变来的。其基本步法有左起三步一变,右起连点五步、七步、九步点,以及踏步转等交错组合,脚下发出各种音响节奏。“堆谐”最早流行在拉萨的街头、 旷地、“林卡”(园林)里,故又有人叫它作拉萨踢踏舞!

六、卓谐

“阜谐”,歌舞之意,流传在拉萨、山南等地农村,是群众性很强的一种扁圆形腰鼓舞。“卓谐”的来历说法颇多,一说是在唐朝吐蕃王朝时,藏王松赞干布为欢迎文成公主进入拉萨曾出现过这种鼓队;一说是白教喇嘛唐东杰布曾经组织过这种鼓舞到处表演,借以化缘造桥,普度众生;但更多的说法是,在藏王赤松德赞时期(公元七五四至七九七年)兴建山南桑耶寺时,因工程浩大,正殿屡塌,疑是魔鬼作乱,于是迎请莲花生,召来工布地区善鼓舞的七兄弟,夜间燃起篝火,击鼓而舞,诱惑鬼怪离开施工现场,以至桑耶寺终于大功告成。在该寺主殿开光的大典集会上,又表演了这种大型场面的腰鼓舞,很受群众欢迎,从而逐步流入民间,不断传承发展形成了今日的“卓谐”。

杨艺宋艺广场舞大地飞歌_舞艺吧玄子_广场舞杨艺广场舞中国味道

七、朗玛谐

“朗玛谐”首先流传在拉萨,它的结构分两大段,即“降谐”(慢歌)、觉谐(快板歌舞)。慢歌部分可以弹琴清唱,其曲调悠扬典雅;跳时先配合歌声作平缓洒脱的抬腿甩手的踏节步,进入快板时舞者叫一声“勒似”,旋即转入快速舞曲,唯舞蹈有似踢踏步舞艺吧玄子,上身可以随着舞步跳踏做一些踏步转圈、旋礼揖拜的动作。可以说,“朗玛”是一种华贵典雅的抒情歌舞。

八、工布卓

西藏东部的工布林芝一带,森林密布,山涧涓涓,云雾缭绕,夏季杜鹃花清香,野桃花彤红,气候宜人,一派江南景色。工布人民以农为主,兼营采药和狩猎。由于森林地带气候潮湿,常降细雨,因此人们的着装也很特殊,无论男女都身披一件前后搭盖的“谷秀”短袍,以保暖防湿。女性多戴一顶羊角圆口小帽;男性头着卷边尖顶呢帽,腰插短刀,用于砍柴防兽。这些在林区山谷生活的特征,也反映在工布舞蹈的动律上。

舞艺吧玄子_广场舞杨艺广场舞中国味道_杨艺宋艺广场舞大地飞歌

工布锅庄顿挫感很强,有如刀斧劈特般的有力。有些动作模拟性强,如似张弓的“射箭步” ,有如飞鸟展翅的“雀跃步”,舞者上身稍弓,胸前双手打开,擦地为节。西藏歌舞团编演的《清甜的泉水》就是这类舞蹈的发展和提高。

九、锅庄

我们常说的“锅庄”是藏语“果卓”的谐音。“果卓”仍是圆圈歌舞的意思。“锅庄”分农区锅庄和牧区锅庄两种,农区锅庄流行在藏东昌都地区,牧区锅庄(即牧民舞)流传在当雄、黑河、索县等广大牧区。

“锅庄”一词由来已久,赵尔巽等撰的《清史稿》(卷一百一,志七十六乐八)中记有“高宗平定金川,获其乐……是为番子乐。金川之乐……曰大郭庄……司舞十人,每两人相携而舞。一服蟒袍、戴翎、挂珠、斜披黄蓝二带,交如十字”。此种描述的情况解放初期也见于昌都寺庙锅庄。所谓披各种黄蓝紫色带子实为彩色哈达,这实际上是一种礼仪祭祀场合跳的锅庄舞藏族舞蹈有哪些民间舞藏族舞蹈有哪些民间舞。

十、拉姆夏卓

“藏戏”,藏语叫“拉姆”(意为仙女)。据传,藏戏最早是由七姊妹首先表演的,剧目又多是佛经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故名为“拉姆”。它是戏剧、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表演艺术 。在表演上重视唱、韵、白、舞、技、表六功。这里介绍的是藏戏舞蹈部分藏语称“拉姆夏卓”。

以上就是藏族民族民间舞的介绍舞艺吧玄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习民族民间舞前一定要了解舞蹈的民族文化,只有这样跳出来的民间舞才带有灵魂!

0
分享到:

点击下载热舞资源

评论0

请先